如此一來,郭汜心中痛快,可是也對昨夜之事有些懷疑,也對賈詡和甲天二人有了一些猜疑。
事實上郭汜猜測的沒錯,甲天本來就不看重天下大勢,他也早就投靠了陳重一方,至于賈詡這個聰明人,完全就是看出了日后之事。
如今天下最強的諸侯,以占據了四州的陳重為首,就算曹操也無法抗衡。
董卓雖有西涼軍為本,可是麾下其他的派系并不和睦,涼州和并州軍之間的矛盾極大,更不要說被排除在外的漢軍了。
除此之外,董卓也并非是年輕時的董卓,他在掌握大權之后發生了太多的變化,性格中享樂、多疑和暴虐的一面也越發的凸出。
在這樣喜怒無常的主公麾下做事,每天都要面對各種各樣的危險,就連賈詡這樣八面玲瓏之人,也是謹言慎行,甚至很多時候都不敢多言。
在這樣的形勢下,賈詡不免有了尋找更換明主之心,而陳重無疑就是最好的選擇。
一來是因為陳重實力強大,二來是陳重的麾下謀臣不多,就連私德不佳的許攸都做的風生水起。
事實上賈詡的選擇并不多,劉備那里不用說,臥龍和鳳雛不算,還有徐庶這樣的謀士,他即便去了也不會受到重視。
江東孫堅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可惜江東各地的大族以張昭為首都太過的排外,外來者根本無法融入其中。
此番董卓分兵兩路攻打西涼和兗州,賈詡本來是極力反對,因為在他看來馬騰和韓遂等人只是芥躋之癬,并不足以動搖董卓,應該集結涼州和并州的所有兵馬,傾盡全力的攻打曹操。
可惜董卓并不同意賈詡的建議,依舊一意孤行,選擇分兵而攻。
如今事情按照賈詡的想法而來,曹操雖然被擊敗,陳重卻出兵援助,攔住了董卓的西涼大軍。
如果此時涼州軍也在此的話,那即便是陳重也無法阻擋數十萬騎兵,可是現在卻生生的被攔在了這里。
心中飽含怨氣的賈詡,逐漸跟有所圖謀的甲天聯系在了一起,雙方也慢慢達成了一個秘密的共識。
大軍受阻,一直未嘗敗績的董卓并未放在心上,因為在他看來陳重的軍隊雖然很是勇猛,但終究不是己方的對手。
董卓的想法沒有差錯,可是他卻低估了一些東西,比如天氣。
陳重麾下的謀士不多,也很難在大規模的戰爭中做出一些變化,可是曹操那里可是謀士如云,這些人聚集在了一起足以讓戰局發生變化。
荀彧、荀攸、程昱等人此番盡皆聚集在了陳重帳下,他們來此的目的也很明確,那就是要幫助陳重取勝。
夏侯淵等人駐扎在濮陽一帶時,這些謀臣很難出力,而如今陳重軍跟董卓的西涼軍野戰之時,他們能發揮的作用就大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