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遂和馬騰都抵擋不住先前的兵馬,更不要說董卓到達后了,因此兩人很是憂慮。
然而就在此時,有人繞過了董卓的人馬和勢力范圍,來到了馬騰和韓遂處。
來者不用說,自然是曹操派來的使者。
敵人的敵人哪怕不是自己的朋友,也可以成為盟友,這個道理何時都是如此。
在曹操的眼中和心里,馬騰和韓遂都是傷不得排面之人,充其量也就比黃巾賊強一些罷了,不同之處就是西涼奇兵的戰力頗高。
相比于董卓,韓遂和馬騰都不值一提,所以此番為了徹底滅掉董卓,曹操也不惜開出了十分優厚的條件。
聯合攻擊董卓,事后涼州歸韓遂和馬騰所有,這就是曹操給出的承諾。
不答應曹操的話,那馬騰和韓遂只能被逼出涼州,而要是合作的話,那還可以得到涼州,所以說這種選擇并不算艱難。
曹操使者稍加游說便促成了此事,兩方人馬也約定好了出兵事宜。
如此一來事情就簡單了,董卓新敗不久,士氣低迷,而陳重和曹操的五十萬聯軍已經推進至涼州,后方還有馬騰和韓遂襲擾,勝負從一開始就已經注定了。
如今的董卓也不是昔日占據洛陽,可以號令天子的那個手握無數兵馬的重臣了。
麾下最強的大將呂布背叛,李傕、郭汜和張濟紛紛投降,謀士賈詡也改投明主,董卓現在可以說都無可用之人了。
李儒才智頗高,可是在這樣的形勢下,不要說是一個李儒,就算是將臥龍和鳳雛都叫過來,也改變不了大勢。
涼州大戰開啟,董卓的軍隊屢戰屢敗,最終董旻、牛輔被己方叛亂的將士斬殺,董卓被生擒后送到了曹操大營。
曹操可不是心慈手軟之人,對于董卓這個大敵,他早就恨之入骨,當即在全軍面前將其斬首。
正待執行之時,旁觀的陳重卻主動提出要親手行刑,此舉讓眾人頗為意外。
劊子手絕對不是一個好職業,戰陣上殺敵的將領一般也沒有興趣在刑場親自動手,何況陳重現在的身份和地位已經極高,這不免有些怪異。
“漢室不幸,皇綱失統,賊臣董卓,乘釁縱害,禍加至尊,毒流百姓。大懼淪喪社稷,翦覆四海。
這等惡人吾深惡痛絕,今日親手斬殺此賊,可以告慰被其殘害的諸多無辜者,日后吾也可向天子稟報此事。”
陳重給出的理由倒是很合理,雖然還有些異樣,不過跟陳重處于親密狀態中的曹操也并沒有理會,畢竟這也不是什么大事,滿足了他這個要求也無不可。
陳重當即來到高臺之上,將被捆縛好的董卓梟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