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在召開會議之前,也召集了眾多己方的艦長、高級軍官、高級參謀和指揮官們仔細商議了這次大戰。
根據敗退回來的幸存者們親自講述,以及記錄下的詳細作戰經過,美麗星內部也對其形成了一定的認識。
首先這支龐大的神秘艦隊戰斗力極強,無論是戰艦的航行速度、火力和防御強度都遠超美麗星艦隊的戰艦。
美麗星戰艦的戰斗力就相當于整個銀河系人類勢力中的標桿,去掉未知的陳重一襲的殲星艦,以及類似宮家伏羲號那種超級戰艦之外,絕對屬于目前的頂級戰艦標準。
美麗星當然也有自己壓箱底的殺手锏,可是那并不是常規戰力,也輕易不會示人,大多數時候還是要以主力戰列艦作為評判的標準。
從這一點來看,神秘戰艦的戰斗能力太強,所以美麗星的諸多軍事人士都認定,它們并非來自華聯,也不屬于美盟陣營,很可能來自其他星系。
而且別忘了,美麗星自己也擁有一個人工智能體,即便它沒有完全可以投入使用,可是也能發揮一定的能力。
摩根在聽到戰敗的噩耗后,第一時間便用己方的人工智能體對戰斗經過進行了分析,而且也很快得到了一個更壞的推測結果。
就像藍魔鬼可以通過戰艦的外形、各種數值,以及艦身各處的制造風格和細節,就可以判斷出都屬于那個高級宇宙種族戰族一樣,美麗星上的人工智能體,也做出了同樣的對比結果。
戰族人的先遣艦隊初來銀河系后,因為美盟和華聯正在大打出手,所以為了各自的利益,雙方最后都做出了向戰族人屈服的選擇,并且跟其硬拼到底。
這樣做一是顧忌對手,二是因為各自的聯盟內部成員意見難以統一,第三也是戰族人表現出的戰斗力很強,所以無論是宮羽還是摩根,都選擇做出了讓步。
當初摩根跟宮羽也考慮過這樣做的壞處,也想過示弱后戰族人或許會大舉進攻,可是在心中都存在很強的僥幸心理。
他們都認為戰族人遠在銀河系之外的另一個星系中,來往不便,而且只要為他們提供足夠的人類奴隸,既可以委曲求全的得到和平。
可惜事與愿違,戰族人的野心遠比摩根和宮羽想象的更大,他們這次真的派來了可以征服銀河系的龐大艦隊,也在華聯占領區的戰斗中展現出了足夠的實力。
當然摩根并沒有將全部信息和情報,以及那支神秘艦隊很可能是戰族人派來之事都告訴同盟內的其他成員,因為他也擔心會引發不必要的麻煩。
人多嘴雜,人心不齊,內部爭搶資源,還有很多只知道內斗的蠢貨,這就是聯盟每次開會時出現在摩根腦中的直觀想法。
這場針對神秘艦隊來襲的聯盟會議,最終并沒有商議出什么結果,這也是不管美盟還是華聯的常態,因為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的私心,所以無論是什么議題,都很難在短時間內獲得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