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美麗國已經是世界上的頂級霸主,前毛熊國分成數個國家后,雖然還有很強的實力,可是卻已經失去了當年的實力和地位。
得知了這段秘聞后,陳重也算是滿足了自己的好奇心,只不過這對于他來說也毫無意義。
隨手將這些從世界名畫中找到的文件丟在一邊,陳重倒了一杯酒喝了起來,不過酒還沒有喝完,他忽然感覺不對勁。
前毛熊國和美麗國在當年在各個領域進行競爭,而載人登月這個計劃事實上并不會為這兩個國家帶來任何實質性的幫助,更多的是展示出本國的強大,以及計劃本身代表的意義。
載人登月計劃的成功,讓人類第一次離開地球而到達別的天體,是人類進入太空開拓新的疆域的一個里程碑,也為人類今后開發利用月球創造了條件。
這些意義對兩個強大國家來說很重要,載人登月計劃的成功也會給他們帶來極大的世界影響力,可是既然前毛熊國已經率先成功了,他們為什么要隱瞞這件事呢?
前毛熊國不但對載人登月計劃的成功秘而不宣,甚至還讓全世界都知道自己的N-1火箭引發猛烈爆炸,150人不幸罹難,借此掩飾了一切。
事出反常必有妖!
既然前毛熊國如此作為,那就代表當年兩大強國的載人登月計劃都有極為重要的目的,否則他們不會這樣做。
“立刻給我找到當年阿波羅計劃的所有資料。”
聽到了陳重的吩咐,銀色飛鷹立刻在網絡上尋找相關的資料,并且很快就將視頻和音源資料播放了出來。
美麗國的阿波羅登月計劃,在那個時代就進行了現場直播,而且這個計劃相當公開,所以陳重可以憑借收集到的信息對其了解的非常詳細。
阿波羅11號(Apollo11)是美麗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tionalAeronauticsandSpaceAdministration)簡稱NASA)的阿波羅計劃(ProjectApollo)中的第五次載人任務,是人類第一次登月任務。
三位執行此任務的宇航員分別為指令長阿姆斯特朗(NeilArmstrong)和指令艙駕駛員邁克爾·科林斯(MichaelCollins)以及登月艙駕駛員巴茲·奧爾德林年7月20日,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成為了首次踏上月球的人類。
阿波羅11號的發射現場吸引了超過一百萬的人群,全世界觀看發射現場直播的觀眾人數也達到了創記錄的六億人。理查德·尼克松總統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里觀看了現場直播。
裝載著阿波羅11號的土星5號火箭于美麗國當地時間1969年7月16日9時32分(13時32分UTC)在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發射12分鐘后飛船進入地球軌道,速度達到7.67千米/秒。
飛船在環繞地球一圈半后,第三級子火箭點火,使飛船加速到10.5千米/秒,并進行月球轉移軌道射入(Translunarinjection,TLI),讓阿波羅11號進入地月軌道。30分鐘后,指令/服務艙從土星5號分離,并旋轉180°與第三級火箭內的登月轉接器(LunarModuleAdaptor)中的登月艙連接。
阿波羅11號于1969年7月19日經過月球背面,很快點燃了主火箭使飛船減速進入了月球軌道。在環繞月球的過程中,三名宇航員在空中辨認出了計劃中的登月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