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水、食物、睡眠。
這是馬斯洛需求理論第一層提出的生存上的需要,是最基本的生存要素。人最基本的生存談條件是必須同時滿足的。
如果這些需要任何一項得不到滿足,人類個人的生理機能就無法正常運轉。
換而言之,人類的生命就會因此受到威脅,在這個意義上說,生理需要是推動人們行動最首要的動力。
這不僅僅是人類的的基本需求,也是幾乎所有生物都必須滿足的基本需求,一旦任何一樣出現缺失,都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后果。
在如今的世界中,呼吸不是什么問題,畢竟也沒有人大規模的破壞環境,導致空氣質量發生變化。
水的問題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因為地球本身就擁有無數可以讓人放心飲用的淡水。
睡眠就更不用說了,想要在喪尸遍布的世界中找到一處可以休息的地方并不難,成本也不算高。
總體來說,目前困擾人類最大的問題是喪尸的數量,也可以說是缺少食物。
食物不像空氣、水和睡眠一樣天然存在,人類想要獲得足夠的食物,那就必須耕作生產,食物是不會憑空出現的。
如何獲取足夠的食物也是自從人類有了靈智之后,就一直存在,且無法完全解決的巨大問題。
人類從自己這個族群的生命原點開始,所經歷的無窮漫長的生命血脈延續歷史事實上就是一部饑餓史,自7000多年前開啟的原生文明,從采獵時代到農耕文明時代,從舊石器時代到新石器時代,事實上就是一部人類與饑餓斗爭的發展史。
【看書福利】關注公眾..號【書友大本營】,每天看書抽現金/點幣!
歷史上數不清的天災**,使大饑荒貫穿地球各地的人類發展史。
饑餓這最可怕的災難不分種族,不分膚色,讓所有人都飽嘗饑餓之苦,哪怕是到了發達年代,地球上還是有數億人缺少足夠的食物。
自從人類登陸地球,饑餓便如影隨形,成為威脅人類生存、繁衍的第一大威脅。
在過去的那些年里,饑餓的直接后果就是誘發饑民起義——社會秩序被打亂,歷代的農民起義基本都于此有關。為了爭奪生存權,戰爭拉開序幕,在重建社會秩序中,人口銳減,只有極少數人才能生存下來。
“赤地千里”、“人煙斷絕”、“易子而食”。
這些經常出現在史書上的字句看起來觸目驚心,可是沒有經歷過的人永遠無法理解。
饑餓可以讓最高貴的人失去所有的尊嚴,可以讓天仙變成妓女,也可以讓人類失去最后的底線。
陳重并沒有瞧不起紅紅、斯萊克和趙誠等人的意思,無論把誰放在他們所處的環境中,也只有兩條路,要么放棄一切求活,要么只能活活的被餓死。
在沒有親身經歷之前,沒有人敢說自己會做出什么樣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