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長所言極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是每一個儒家子弟所追求的最高理想。要實現這一理想,非心志堅定、智計卓絕之輩不能承擔。韓某才疏學淺,當世大儒之稱可不敢當,這點自知之明還是有的。因此,道長怕是找錯人了,韓某可不敢承當如此重任。”
“大人不必妄自菲薄,依貧道看來,當世之人,只有大人才能當此重任。”
“哦?不知道長為何如此看重韓某?”韓爌聽宋獻策如此看重自己,雖不知是何緣故,心下也是非常得意。
“無它,只因為這束花。”宋獻策一指書案上的薔薇花說道。
“韓某愚鈍,還請道長教我。”韓爌知他說的是表妹李薔薇之事,但他實在參不透,一個無子的太子選侍,如何成了扶大廈之將傾的關鍵?
“皇上春秋已盛,怕是三兩年內就會駕鶴西去。太子這幾年只知韜光養晦,沉迷于酒色,身體已是大壞,估計年壽不永,依貧道看來,太子繼位不會超過一年,江山就會易主。”宋獻策鐵口直斷,一下子就定了朝庭未來三兩年的政治格局。
盡管韓爌見識過他的神通,對他的如此判斷也是將信將疑。如果他的判斷是準的,那么三二年之內,朝庭將會三易其主,皇帝就會落在皇孫的頭上。
即使這樣,有皇長孫朱由校、三孫朱由楫、五孫朱由檢,與李薔薇何干?
韓爌沉吟不語。
“貧道知道大人心中所慮,不就是無子嘛。”宋獻策微微一笑,說道:“貧道敢斷言,年后李娘娘就會有子。”
“道長,此言謬矣!韓某說什么也不信。”韓爌說道。
“哈哈哈,大人不信?那好,左右不過還有十幾天,十幾天之后,如果貧道所言靈驗,再來府上討教。如果貧道所言未曾靈驗,貧道自然也無顏再來見大人了。貧道就此別過。”宋獻策說完,站起身來,沖韓爌打了個稽首,然后飄然而去。
韓爌望著宋獻策離去的身影,心中驚疑不定。
今天的事,太過匪夷所思,已經超出了他的認知,欲待不信,書案上薔薇花香依稀可聞,荔枝的甜美口感猶存,不管宋獻策使的是高深法術還是具有驅鬼通神的神通,事實在這里擺著呢,又不得不信。
難道,世上真有這樣的高人?或者真有鬼神之說?
莊子在《齊物論》中說:“**之外,圣人存而不論;**之內,圣人論而不議;春秋經世先王之志,圣人議而不辯。”
連圣人都持“存而不論”的態度,如此看來,**之外,的確存在許多未知的事物,只是自己凡體肉胎,不能探知罷了。
韓爌如此一想,對宋獻策又信了幾分。只等十幾天后,看表妹有子無子,如真是有子,那宋獻策不僅有隔千里取物之能,亦有預卜未來之神通,不由自己不信。
只是,并沒有聽說表妹有孕,十幾天產子,這可能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