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箱子都是新式的基地模塊,每一個箱子在展開之后,都能夠化成一個小型的臨時基地。而且還能夠通過多個箱子進行連接,從而組成一個更加大型的基地。而像現在這樣,將箱子鋪面整個星球,就是將這個星球都連接起來,形成一個巨大的要塞基地。
因為所有的東西都是模塊化的,所以回收的時候也十分方便,在戰后能夠一鍵回收,所以即使將這個星球要塞化,也不用擔心以后會和別人產生領土糾紛,因為我走的時候就能夠迅速的將這些東西快速回收,經過保養之后還能夠重復多次的使用。
雖然說是將整個星球建成一個星球要塞,但其實整個星球要塞是被分割成21個部分。除了最開始建立的中央總基地之外,那20支艦隊分別各自建立一處分基地。
之所以要這樣,主要是因為能量供應問題,將整個星球的能量統一從中央基地供應的話,如果到時只要基地發生什么問題的話,那么整個星球要塞都失去了運作的能量了。所以如果建立后備能量源的話,那不如干脆建立多個分基地更好。這樣即使部分的基地被攻陷了,也不會對正體的防御有著太大的影響。
其實每一個基地的布置都是一樣的,都有著一個中央控制中心,能夠負責整個星球要塞的運作。因此即使中央總基地陷落,其他的分基地也能隨機轉化為總基地。
然后就是生活區,那里主要是軍營,作為軍隊成員的宿舍,畢竟不可能讓那些部隊的士兵在基地里也住在戰艦上面吧。同時還有著各種娛樂設施和生態圈,士兵也是需要放松的。同時生活區也是后勤物資儲存的地方。
然后就是工廠區,那里有著所有要塞基地的武器,載具,彈藥和消耗品的完整的生產線,同時也儲備了大量的各種原材料。
除此之外,就是防御區域了,在這里就只有炮臺,各種各樣的炮臺。這些炮臺一般分為三類,對宇宙的星際炮臺,這些炮臺能夠直接發射能量光束直接攻擊到宇宙空間中的戰艦,是主要用來防御外來星際戰艦用的。
而第二類的是對同步軌道的高軌道炮臺,如果敵人想通過同步軌道進行軌道轟炸或者部隊的軌道空投的時候,這些炮臺就能夠快速的進行攔截阻擊。
而第三輪的,則是對空炮臺。主要面對的目標是敵人的折躍部隊。畢竟大部分的高級文明都能夠在宇宙空間直接將部隊折躍到星球上,因此這些炮臺就是用來對付這些部隊的。
當然,這些炮臺是星球表面上的最內層防御。在星球要塞成功建立之后,一個將所有基地的護盾裝置連接在一起的聯合護盾會將整個星球保護起來。無論是折躍部隊,還是軌道空投或者是軌道轟炸,在沒有擊破這個護盾之前,那是不可能進行這些行動的。因此這個聯合護盾,是這個星球的第三層防御。
至于為什么說護盾是第三層防御呢,因為在護盾和地面之間,還有著一層防御,那是同步軌道防御平臺。
第一批和第二批的部隊完成任務之后,第三批的部隊也已經在這個星球上空集合完畢。當第二批部隊正在將星球要塞化的時候,第三批1000艘戰艦也已經分成五隊,分別在同步軌道上的五處位置,分別建立起五個軌道防御平臺。
這些平臺上面都有著一個對戰艦的超大口徑幽能炮臺,其實就是固定在平臺上的戰艦主炮,同樣也是一門殲星炮。除此之外,還布置了大量的防御用激光炮組,近防導彈發射器,小口徑電磁炮等防御炮組。
受到了李南的那種多炮塔神教的信仰影響,諾娃在設計這些東西的時候,完全就沒有考慮過能量消耗,反正沒有什么是一個幽能反應堆功能不足的,如果有,那就再造十個。
成本價5千星鉆一個的幽能反應堆,能夠給整個星球進行供能。李南卻土豪的給每個基地,每個平臺都安裝上兩個個,目的就是為了給那些能夠讓人產生密集恐懼癥的防御炮臺供能。有錢,就是這么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