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城北,王宮旁邊,有一座新建的大莊園,名為“儒林苑”。
這是大周天子親自為儒教,為楊軒才建好的道場。
楊軒經過三日水行,抵達洛陽,受到了周天子隆重接待,并在當晚,在王宮用罷晚宴后,入駐了這座儒教道場,成為“儒林苑”真正的主人。
接下來的幾日,不斷有大周文士學者,前來拜會楊軒。
楊軒表現的很客氣,無論誰來,都在“儒林苑”中鄭重接待,談書論詩,談古論今。
如此過了十來天,楊軒才名,已然傳遍整個洛陽,傳遍整個大周。
就在楊軒入洛陽一個月后,大周天子昭告天下,招楊軒入大周為官,封為太子太傅,也就是太子的老師,入駐東宮,教導太子姬白讀書。
消息傳出,天下震動,九州局勢,再起波瀾。
如今的大周,等于一下子有了兩大道宗支持,即便實力暫時不如其他八國,但只要有兩大道宗傳人在背后扶持,相信用不了多久,就能重振國威。
燕齊之間,吳楚之間,戰事漸漸停止,同時把目光投向了中原。
唯有秦晉尚在攻伐衛國,衛國苦苦支撐,國君使者四出,向外求援。
他們先是求到了實力與秦晉相當的齊國,齊國借口還要防備燕國,婉轉拒絕。
而后又求到楚國,楚王到是答應了愿意出兵相助,不過卻借機提出了讓衛國奉楚為霸主的要求。
衛國迫于形勢,最終答應,只要楚國能夠出兵幫助打退秦晉聯軍,便奉楚國為霸主上國。
楚國隨后欣然出兵,兵發秦國邊境,逼得秦國不得不撤兵,與楚國展開交戰。
沒有了秦國掣肘,衛國單獨面對晉軍,終于可以集中所有兵力,與晉一戰。
晉國見大勢已去,遂撤兵歸國。
中原大戰,也暫時告一段落。
戰后,楚國要求衛國納貢稱臣,卻遭到了衛國的拒絕。
楚王大怒,繼而發兵攻打衛國,戰事再起。
而先前楚王發兵助衛,攻打秦國,導致秦晉聯軍奪占衛國的計劃失敗,秦王遷怒楚王,另又早垂涎楚國富庶,于是借機兵發楚國。
吳國看準時機,再次發兵,攻打楚國。楚國三面受敵,疲于應付,狼狽不堪。
諸國大戰,你方唱罷我登場,打的不亦樂乎,人間煉獄,不外如是,惹的冤魂野鬼四起,妖魔鬼怪再次肆虐人間。
各國修道士,隨后四面出擊,開始了新一輪的善功收割。
反倒是地處中原的大周,這段時間,因為儒教的入駐,反而太平無事。
周天子大喜,再次大肆賞賜儒門弟子。
借此機會,楊軒開始在各州書院學館,按照之前謀劃,籌建“儒林青衫衛”。
所謂“儒林青衫衛”,其實皆為九州大地上,春秋書院學館所招弟子。
他們有兩重身份,一重為書院弟子,平時習字讀書,研討學問,一重為儒教衛道士,課余修煉武功戰技,習步戰軍伍之事。
三月時間,“儒林青衫衛”便籌建完畢,初得儒林衛士四萬余,散布在豫州周朝,徐州魯國,冀州晉國和青州齊國境內。
起初聽聞這一消息,諸侯震動,著實有不少的過激反應。
但當得知,楊軒籌建的這“儒林青衫衛”,成員復雜,并非一國之士,而是來自諸國,一個個頓時便又把其當成了一樁笑談。
齊王甚至毫不掩飾自己的嘲笑,在朝堂上當眾譏諷,說楊軒是“書生用兵,不能成事”。
其余諸國,也均持有同樣看法,根本沒把楊軒和其籌建的“儒林青衫衛”,放在眼里。
在他們看來,一群整日只懂得說“之乎者也”,手無縛雞之力的讀書人,即便成立了衛隊,又能干什么?
想造反嗎?能造的起來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