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科考的試題本不困難,以洪易的學識,可以說是信手拈來。
但洪易卻沒忘記聊天群的主線任務,就是要他在科考之中作出一篇圣道文章。
正因為如此,洪易在看過試題之后,并沒有立刻下筆,而是花了一個時辰時間,在心里默默體會了諸多圣賢典籍中表達出來的圣人之道,仔細把握其中精髓,心靈漸漸契合,而后才開始下筆。
他凝神靜氣,心中懷著對中古諸子圣道的領悟和崇敬,又借鑒著在修煉秘境中長久研讀易經時的心得,筆下文字飛揚,思緒有如泉涌,源源不斷。
每一個文字里面,都蘊含著他的精氣神,那是被易經中的知識至理洗滌過無數遍,近乎絕對純粹的精神念頭,縱然是一代文壇宗師,學問精深的大儒,都要自嘆不如。
這些文字中的精神意念,緩緩凝聚著,并不張揚,但隱約之間,自然流露出一股“道”的意蘊,玄之又玄,莫可名狀。
直到洪易文章收尾完成之時,把筆一提,這股純粹到極點的精神意念,這才陡然沖天而起,化作一股龐大無比的精氣,貫穿于天地之間。
而在同一時間,貢院的文廟內,那上百尊泥塑的諸子圣賢雕像,也都發出了猛烈的顫抖之聲,剎那間便已響徹整個貢院。
主考房內,主考官李神光,還有洪玄機,在聽到文廟內的動靜之后,全部大吃了一驚。
“這是……百圣齊鳴?怎么可能!這些諸子圣像,歷代供奉,有了一絲神靈之力,雖然沒有意識,但代表的都是天地間最為純粹的道理。只有文章的道理精神,達到至高境界,符合圣道,才會引起百圣道理的共鳴!這可是五百年才出一次的文壇盛事啊,居然會出現在鄉試之中?”
李神光面露激動之色,全然顧不得自身形象,第一時間沖出主考房,對著四周看守的兵丁厲聲大喝道:“玉京城鄉試科考,有圣道文章出世,引起百圣共鳴,此乃百年不遇的文壇盛事,天大的吉兆!你等速速把守好各個房間,禁止所有考生喧嘩,更不得走動,否則立刻取消考試資格,嚴懲不貸!我要立刻上奏皇上!”
一番交代之后,李神光抬頭望向天空,看著洪易所在的考場號子頂上沖出一道筆直的精氣,與廟宇之中諸子圣象上沖起的精芒交相呼應,
“那間號子的考生,究竟是哪位大賢,我要親自去見一面。”
李神光說著,三步并作兩步,匆匆奔上前去,到了門口處才停住腳步,先對著桌上的文章拜了一拜,然后才看向一旁的洪易,一臉驚嘆道:“是你做出了這篇文章?真是了不得啊。能引起百圣共鳴,此乃文壇盛事,我得把你的文章封存起來,奏請皇上定奪。”
說話間,他一邊揮手示意身邊之人將文章封存起來,一邊對洪易拱手道:“這位大賢,不知如何稱呼?”
“在下洪易,當不得大人如此稱呼。”洪易連忙還禮道。
成功做出了一片圣道文章,耳畔響起了聊天群的任務完成提示,洪易自是驚喜不已,也很清楚這意味著什么,不過他如今身為一介考生,見到本次科考的主考官,自然也不能有失禮之舉。
“很好,洪易,你這次作出一片讓百圣齊鳴的文章,關系重大,必將載入史冊。我如今要趕快上奏給皇上,不能與你長談,等到此次科考結束后,再去登門請教學問。”
李神光說著,深深看了洪易一眼,然后從旁接過已經封存好的文章,出了號子,匆匆出了貢院,徑往皇宮而去。
不遠處,洪玄機將這一幕看在眼里,臉色早已陰沉到極點,但自始至終,他也沒有開口,更沒有半分阻攔的心思。
一篇能夠引得百圣齊鳴的文章,關系太過重大,就連當今皇上,也必須要將其欽點為會試狀元,這在歷史上都有據可考,能夠作為處事準則,誰敢否定,那就是對圣道的不敬,要被天下士林所唾棄,口誅筆伐。
這樣嚴重的后果,縱然洪玄機身為當朝太師,也萬萬承擔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