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來教導佛子,第一是要去貪、去愛、去取、去纏,方有解脫之望。我卻無一能去,名韁利鎖,將我緊緊系住。
今日武功盡失,焉知不是釋尊點化,叫我改邪歸正,得以清凈解脫?”
鳩摩智回顧數十年來的所作所為,額頭汗水涔涔而下,又是慚愧,又是傷心。
他原是個大智大慧之人,佛學修為亦是十分睿深,只因練了武功,好勝之心日盛,向佛之心日淡,誤入歧途而不自知。
曹世玉見狀,道:“恭喜大師,這十二象形訣,你已經全部練成了。”
鳩摩智聞言,頓時恍然大悟,道:“原來如此。善哉、善哉!”
“神龍乾元道”練的其實是一種精神。
頂天立地、自強不息是為龍;道德厚重,教化黎民是為龍;熱血慷慨,義薄云天是為龍;
慈悲憐憫,救苦救難是為龍;懲惡揚善,誅邪降魔是為龍;澹然無為,清虛自守是為龍;
謙和有禮,溫潤如玉是為龍;秀外慧中,靜貞優雅是為龍……
這一來,鳩摩智大徹大悟,終于真正成了一代高僧,此后廣譯天竺佛家經論而為藏文,弘揚佛法,度人無數。
其后天竺佛教衰微,經律論三藏俱散失湮沒,在西藏卻仍保全甚多,其間鳩摩智實有大功。
離開了天龍寺后,曹世玉和鳩摩智分道揚鑣,他先回到無量山,找了一個曾經跟著司空玄一起,去過縹緲峰靈鷲宮的神農幫弟子帶路,方才再次踏上征途。
…………
祁連山中,有一座山峰終年被云霧封鎖,遠望去若有如無,因此被稱為縹緲峰。
縹緲峰上有一一座靈鷲宮,里邊住著一位天山童姥,門下統率有三十六洞,七十二島,勢力龐大。
“祁連”系匈奴語,匈奴呼天為“祁連”,祁連山即“天山”之意。因位于河西走廊之南,歷史上亦曾叫南山,還有雪山、白山等名稱。
曹世玉來到了縹緲峰下,只見白雪皚皚,四周寂靜無聲。
打發帶路的神農幫弟子離開后,他抬頭看了看隱藏在云霧之中的山峰,腳下輕點,如同一股青煙向著山上飄去。
縹緲峰上設有十八處天險,如斷魂崖、碎骨巖、百丈澗、仙愁門等等,但是曹世玉輕功絕妙,過天險如平地,越走越高,身周白霧越濃,不到一個時辰,便已到了縹緲峰絕頂,云霧之中,放眼都是松樹。
只見地下一條青石板鋪成的大道,每塊青石都是長約八尺,寬約三尺,甚是整齊,要鋪成這樣的大道,工程浩大之極,絕非崇尚隱逸清修的逍遙派所能辦得到的,想來定是前人所遺。
這青石大道約有二里來長,石道盡處,一座巨大的石堡巍然聳立,堡門左右各有一頭石雕的猛鷲,高達三丈有余,尖喙巨爪,神駿非凡。
這古堡形貌古樸,不知是何時所建,堡門大開,兩邊各站立著一排女子,神情肅穆。
這些女子年紀或長或少,四十余歲以至十七八歲的都有。
每一排九名女子,身穿的衣裳顏色各不相同,紅黃青紫,五顏六色,唯一相同的是她們手中各執長劍,身披的斗篷胸口處,也都繡著一頭黑鷲,神態猙獰。
這時,一個蒼老的聲音響起,道:“何方高人,擅闖我靈鷲宮,報上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