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千里國,城闕九重門。不睹皇居壯,安知天子尊。
大興城位于有“八百里秦川”之稱的關中平原渭河南岸,是隋朝建立后新建的都城。
在一望無際的平原上,一座三十丈高的城墻突出地平線,傲然聳立,有一種說不出的莊嚴肅穆之感。
這座帝都的規模遠非比一般,連綿數十里,墻上寬闊可跑馬,每個一段距離便有一座城樓聳立。
曹世玉從明德門入城,踏足朱雀大街,走在這條貫通大興城南北的主軸上。只見街上車水馬龍,行人如鯽,比之洛陽的熱鬧有過之而無不及。
朱雀大街兩旁無論商鋪民居,均是規制寬宏的大宅院,院落重重,擁有天井廂堂。
坊巷內的民居則為瓦頂白墻,單層構筑列成街巷的聯排。
宅門多作裝修講究的瓦木門擔,高墻深院,巷道深長,與熱鬧的大街迥然有異,寧靜祥和。
富戶人家的宅院固是極盡華麗巍峨,店鋪的裝置亦無不竭盡心思智巧,擔桶梁架,雕飾精美,或梁枋穿插,斗拱出檐,規法各有不同。
曹世玉尋人一打聽,很快便來到了西市。
此處行人肩摩踵接,好不熱鬧。
井字形布局的四條主街上,布滿各行各業的店鋪,除銷土產百貨外,其他珍玩亦無不具備,酒鋪食店,林立兩旁。
曹世玉登上有著“西市第一樓”之稱的福聚樓,在三樓選了一個靠東的座席座下,盡覽永安渠和躍馬橋一帶的迷人風光。
寬達十多丈的永安大渠橫斷南北,在前方緩緩流過。一座宏偉的大石橋,雄據水渠之上。
永安渠接通城北的渭河,供應長安一半的用水,是水運交通要道,也是貫通大興城南北最大的人工運河。
躍馬橋雄跨其上,橋身以雕鑿精致的石塊筑成,跨距達十多丈,可容四車并行。
這座橋又被人們稱為“富貴橋”,因為橋的兩旁皆屬富商貴胄聚居的地方。
江湖傳言,和氏玉璧,楊公寶庫,二者得一,可安天下。
和氏璧不用多說,楊公寶庫據傳是隋朝開國功臣楊素所留。此人南征北討,戰無不勝,而功高震主,深受文帝猜忌。
楊素本身亦非易與之輩,密謀作反,又屯積兵器糧草財富,然文帝不久病死,楊素擁立的楊廣即位,寶庫便沒了用處。
數年前楊素之子楊玄感兵變造反,始道出寶庫存世的消息,卻因變起倉促,又為楊廣迅速鎮壓,并沒能起出寶藏。
楊廣雖一夜間盡殺其黨羽,卻始終找不到楊素的寶庫。
自此即有傳言,誰能尋獲得“楊公寶庫”,便可一統天下。
大興城躍馬橋,藏著的便是開啟楊公寶庫的機關。
日落時分,曹世玉尋了一間客棧暫住,等二更的鼓聲響起后,他悠悠然出了客棧,來到了躍馬橋附近。
一隊巡軍從躍馬橋走過,沿永安渠南行,在寂靜無人的大街逐漸遠去,帶走照明風燈的光芒,月色又重新斜照著夜幕下的躍馬橋。
這座大橋的橋身以雕鑿精致的石塊筑成像天虹般的大拱,跨距達十多丈,兩邊行人造夾著的軍馬道可容四車并行。
在大拱的兩肩又各筑上兩小卑,既利于排水,又可減輕大拱的承擔,巧妙的配合,令橋體輕巧美觀,坡道緩和,造型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