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篇要求修煉者再次自廢武功,讓秘不可測的“魔種”能在不受玄門正宗先天真氣的抑制下出而主事。
看完了前三篇,曹世玉真心覺得,這道心種魔**對于魔門中人,真的是太不友好了。
怪不得歷代邪帝會有這么的怨念,死了之后還念念不忘。
單單第一篇,就已經足以令歷代邪帝望門興嘆。他們一個個魔功深厚,誰肯廢去原有魔功,重新開始練習截然相反的另一門功法。
更關鍵的還是,練成了道家玄功后,緊接著又要散功。
折騰了這么大一圈,魔功廢了,道功散了,就在自己體內種下了一顆“魔種”。
江湖險惡,萬一有個好歹,豈不是毫無還手之力,只能任人宰割。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曹世玉吐槽結束,繼續往下看。
第四篇為“結魔”。
這一篇里面描述千奇百怪種種自戳自殘、挨饑抵餓的苦行,修練者要受盡折磨,才能與魔種更進一步的結合。同時也是在對魔種進行鍛煉,使其漸成氣候。
第五篇為“魔劫”,這一篇要比第四篇更難落實,講的是置之死地而后生。
在破敗中崛起,在寂滅中復蘇。
“道魔合流,生死歸一。好大的氣魄。”
曹世玉讀完這五篇后,心中佩服不已。等他看到第六篇“種他”后,卻不禁啞然失笑。
這一篇恰恰解決了前五篇對歷代魔門邪帝造成的所有難題,大合魔門一貫損人利己的作風。
具體方法是另尋道體,再由自己親手種魔,絕對控制下于道體死亡前的剎那,進行竊種的功法,奪他人的精、氣、神,滋養己身。
第七篇“養魔”,顧名思義,就是使用各種方法滋養壯大魔種。
第八篇“催魔”,這是道心與魔種初步融合的過程,就是和人動手過招,務令魔種發揮得淋漓盡致,魔種道心兩者水乃交融,神意匯流,變化無窮。
第九篇“成魔”,魔種和道心進一步融合,人和魔種將無分彼我,謂之小成。
第十篇“魔極”,修練者成功駕馭魔種,運用自如完全斂收,是魔種和道心融合的頂峰。
第十一篇“魔變”,主要是講從道魔分離,再到重練道功,完成魔心種道。
只有當道心壯大至能與魔種并駕齊驅,分庭抗禮,真正的“魔變”方會出現。道功等若另一種的“死而復生”,其微妙處玄之又玄,奇異至極。
最后一篇“魔仙”,主要是講“至陽無極”的魔氣與“至陰無極”的道氣,修練到大成境界時,就能破碎虛空。
“道心種魔、魔心種道,水中火發、火中水生,天人合一、破碎虛空……”
看完之后,曹世玉不禁撫掌贊嘆,這門武功當真是奇詭絕倫。
緊接著,他開始思考一個問題,這個世界的魔道代表的究竟是什么?
從表面上來看,魔道就是放縱己身,解開一切心靈羈絆,徹底自由,率性盡情,隨心所欲。
但是繼續往深處探尋,則會發現,放縱欲///望只是手段,超脫欲///望才是根本。
就像是密宗的“歡///喜///禪”一般,大歡喜、大極樂之后,則是大寂滅,大超脫。
看透了世間百態,領悟生死如夢幻泡影的道理,從而生出超脫之念,明心見性,視眾生為平等,凝聚一點非凡的本性!
這點超脫之性,便是是道心,是魔種。
是天地不仁,萬物芻狗。
是他化自在,太上天魔。
這也是《道心種魔**》修行至第十一篇“魔變”之境,魔種盡化道心的根本原因。
道與魔,殊途同歸。
曹世玉心念一動,身上立刻散發出的強橫魔意,雖然面容不曾有絲毫的改變,但整個人的氣質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