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杜書萬用吉他演奏起《希望》這首歌時,蘇傾音十分詫異,事情跟她想象的完全不一樣。
她本以為杜書萬不會彈奏吉他。
結果,杜書萬不僅會彈奏吉他,還彈得非常好。雖然《希望》這首歌的吉他伴奏并不是很難,但是杜書萬只看了一遍曲譜,沒有經過任何練習,就能毫無差錯的彈奏,大大出乎蘇傾音的意料。
要知道,蘇傾音自己下午也是練習了幾分鐘,才掌握《希望》的吉他彈奏。
看到杜書萬彈奏吉他時,蘇傾音有一種微妙的感覺。
杜書萬每一次按弦、撥弦、滑弦的動作,蘇傾音都感覺很親切,有一種強烈的共鳴感。
蘇傾音之所以會有這種親切感和共鳴感,是因為杜書萬的吉他技巧來自蘇傾音,兩人在吉他演奏上于是心靈相通……
在蘇傾音驚奇的目光中,杜書萬彈奏完了《希望》,整個過程行云流水,節奏、音色、音準、表現力都無可挑剔。
“怎么樣,我這水平能錄制嗎?”杜書萬問。
蘇傾音回了回神,連連點頭:“當然可以。其實,我也差不多是這個水平。杜書萬,你吉他怎么彈得這么好?”
杜書萬道:“我的吉他是瞎彈的,其實,我比較擅長打鼓。”
“打鼓?”蘇傾音略顯驚訝,“你連架子鼓也會?”
“研究過。”杜書萬介紹道,“另外,鋼琴、小提琴、貝司、笛子、洞簫等樂器,我都略有研究。”
“……”
蘇傾音微微愕然:不是吧?杜書萬居然懂得這么多樂器?真的假的?
正想著,
杜書萬已經坐到錄音室的架子鼓前,隨手拿起鼓棒,瞄了一眼譜子,然后開始打鼓——
“咚咚!噠~噠噠!噠噠!咚咚~嗵嗵~呲嚓……”
富有節奏的鼓聲響起,蘇傾音一下子就聽出來,這是《希望》的鼓譜,她這才相信,杜書萬真的會打鼓,而且打得挺專業,水平和她差不多。
只是,蘇傾音始終想不通,杜書萬為什么懂得這么多樂器呢?
杜書萬在大學的專業明明是文學,為什么他會精通醫術呢?精通醫術就算了,為什么他還精通樂器呢?
難道說……不懂得樂器演奏的醫生不是好作家嗎?
蘇傾音心里有不少疑問,不過,她更多的是開心。這首《希望》原本就是蘇傾音專門為杜書萬的電影錄制的,看到杜書萬能用樂器演奏《希望》,蘇傾音又驚又喜,這實在是再完美不過的事了。
“蘇傾音,我們開始錄制吧。”
“嗯。”
于是,杜書萬和蘇傾音開始錄制《希望》這首歌的樂器演奏,兩人分別演奏一樣樂器。
杜書萬彈奏吉他時,蘇傾音彈奏起貝司;
杜書萬彈奏鋼琴時,蘇傾音拉起小提琴;
杜書萬打架子鼓時,蘇傾音吹起洞簫;
……
錄制樂器演奏的過程中,兩人配合得天衣無縫,默契指數滿分。
這不奇怪,因為杜書萬的樂器演奏技巧,本來就是源于蘇傾音,兩人在樂器演奏上自然心有靈犀。
由于有杜書萬的幫忙,樂器演奏的錄制效率提升了一倍。錄完樂器后,蘇傾音又開始錄人聲和和聲。
人聲的錄音中,有一段獨白,蘇傾音原本想自己錄獨白,但是她讓杜書萬嘗試錄了一下獨白,發覺杜書萬的效果更好,于是,這段獨白最終由杜書萬來錄制。
錄音結束后,便進入混音等后期處理。
杜書萬由于用【命運共享】功能共享了蘇傾音今天整個錄音的經歷,他于是對錄音各個環節都挺熟悉,始終參與其中。
兩人在錄音棚折騰了一個晚上,直到21點25分時,《希望》這首歌終于錄好了。
杜書萬和蘇傾音戴上耳機,開始試聽《希望》。
當旋律響起時,兩人一下子沉浸在歌曲之中。
歌中的每句歌詞、每個音符、每種樂器,都是兩人一起完成的。聽著《希望》的旋律,不由回憶起今天的點點滴滴……
歌名:《希望》
作曲:蘇傾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