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書萬開始《貓咪傳》。
前,他讓連小咪再次昏迷,因為暫時不需要和連小咪交流了。
杜書萬最感興趣的是NEDIE,他于是跳讀《貓咪傳》前面5000章,這些章節主要描寫“貓咪”這對連體嬰兒在NEDIE的經歷。
打開《貓咪傳》第1章,就看到了“貓咪”出生的劇情。
“貓咪”的母親是一名華裔婦女,生活在麥國首都。20多年前,這名華裔婦女懷上一對雙胞胎,她原本很開心,只是到凱圣光醫院檢查時,得知這對雙胞胎先天畸形,是連體嬰兒。
華裔婦女得知此事后,準備把肚子的嬰兒打掉。畢竟,連體嬰兒屬于殘疾嬰兒,撫養這樣的孩子不明智。
不過,凱圣光醫院的醫生告訴華裔婦女,如果她愿意生下這對連體嬰兒,可以獲得一大筆錢,因為有人愿意購買這樣的連體嬰兒。
而購買者,其實就是NEDIE,這個醫療機構想把連體嬰兒作為腦部研究的實驗品。
最終,華裔婦女生下了這對連體嬰兒“貓咪”,也拿到一大筆錢。
“貓咪”出生后,就失去了父母,變成NEDIE的實驗品,被送到一間封閉的病房,一天24小時都在病房里,除了醫療人員,接觸不到其它人。顯然,這里就是NEDIE的病房。
從1歲到13歲,“貓咪”都生活在NEDIE的病房里,她是實驗品,沒有外出的權力。“貓咪”唯一的玩伴,就是醫療人員送來的幾只小貓。
由于“貓咪”從小到大都和小貓一起玩,非常擅長模仿小貓的動作和聲音,NEDIE醫療人員于是給她取名叫“貓咪”。
“貓咪”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離開病房,被送到手術室進行相關的腦部研究或手術。每次進手術室前,“貓咪”都會被麻醉,昏睡過去,當她再次清醒時,手術已經結束,回到病房。因此,‘貓咪’完全不知道手術室是什么樣的,也不知道手術的醫生是什么人。
直到“貓咪”13歲時,NEDIE決定為她做大腦分離手術。這個手術極為復雜,分成幾個階段,“貓咪”總共在手術室呆了半個月。
于是,手術期間,“貓咪”在手術室醒來了幾次,她終于有機會看到NEDIE手術室的樣子。
在《貓咪傳》第4744章,就有描寫“貓咪”第一次見到NEDIE手術室的劇情,內容如下:
“……今天凌晨,‘貓咪’接受了大腦分離第一階段的手術,手術相當成功。未來十幾天,她還將進行多次腦部手術。
……早上7點15分,‘貓咪’從手術臺蘇醒,睜開眼后,她一臉驚奇,因為她是第一次看見手術室的樣子。
手術室有多大,‘貓咪’不清楚,因為她的身體被固定在手術臺,無法動彈。手術臺四周,全是醫療器械,這些醫療器械的形狀千奇百怪,有的像掃描儀,有的機械臂,有的像內窺鏡……這是一套由醫療機器構成的龐大的醫療系統。
‘貓咪’用余光掃視四周,發現手術室只有醫療系統,根本沒有人,一個醫生也沒有。
正常情況下,手術室應該有許多醫生在忙碌,為什么‘貓咪’的手術室卻沒空蕩蕩的,看不到醫生呢?
難道是醫生躲起來了?
正當‘貓咪’疑惑之際,手術室里響起了一個老人的聲音,他自稱叫伊弗路遜,是此次手術的主治醫生。
這是‘貓咪’第一次接觸到手術室的醫生。
然而,伊弗路遜醫生始終沒有出現,只聞其聲,未見其人。
伊弗路遜醫生詢問了‘貓咪’幾個有關身體狀況的問題,檢查腦部手術的效果。在確認‘貓咪’身體一切正常后,伊弗路遜醫生讓‘貓咪’好好休息,然后便不再說話了。
于是,‘貓咪’繼續一個人靜靜躺在手術室,幾個小時后,她昏睡了過去,然后進行第二階段的腦部手術……“
從以上章節可以看出,
‘貓咪’曾經在NEDIE的手術室醒來過,但是整間手術室只有醫療機械,根本沒有醫生,只聽見一個名叫伊弗路遜的醫生的聲音。
為什么會沒這樣呢?
杜書萬覺得可能性有很多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