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不僅僅燕云會,其余幾家也是這么干的。
因為有資格制定規則的,往往都是既得利益者,他們會首先從自己的利益角度考慮。不管將來別人怎么前進,至少先保證我自己不后退,這是基本原則。
而這樣就會帶來一個問題——固化和死氣沉沉,整個組織的朝氣活力被終身制給消耗掉。試問我就算混得再牛、爆發再猛,也無法擠進去理事會,還得等你們翹辮子嗝屁之后再參加競選,那我在這商盟里面還有什么意思。
趙玄機現在的意思,就是建立足球聯賽那樣的升降級制度!
第一年只增加四個名額,使理事總數達到16個,當然這一年之內可能還會適當招攬一些新的會員,使得總會員數也會提升。
而從第二年開始,也就是第二年底的時候,就開始進行一場升降級——理事會里面得分最少的前兩位理事,自動退出理事會;而會員之中得分最高的前兩位,順勢補入理事會當中。
而后這就成為一個永例,一直持續下去。
當然,自然出現的空缺會隨時彌補,這一點跟別的商盟老規矩還是一樣。
比如說某個理事不幸病故了,那么一周之內就補選出新的理事進入理事會,這一點就不用多說了。
如此一來,每年為開元會做貢獻最多的理事自然高枕無憂,而消極怠工不負責任的就要小心了。
同樣,一個會員想要擠進理事會,也就要盡可能為開元會做出更多貢獻才行。
而降級也不是世界末日,只要你有心付出,下次還可能再回來不是嗎?
就好像一些甲級聯賽的足球隊降到了乙級聯賽,下一年經過打拼重返甲級聯賽也是正常的,畢竟你的底子本就比其他乙級聯賽的隊伍更強一些。
至于考評的分數,大部分是有硬指標的。比如商盟戰爭之中你做出的貢獻,比如你繳納的會費,比如你幫助商盟做出了什么擴張,又或者幫助商盟拓展了什么人脈資源……總之盡量做到有章可循,而無章可循的也盡量以集體討論的形勢確定加分數,做到公平公正。
這部分分數要占一半以上的比重,比如說占60分;而剩下的則是全體會員投票,比如占據的分值是40。兩種分值夾在一起,就是你本年度的最終考評得分,也決定了你的去留。
或許有人覺得這么一來,會長的權力過大,因為會長在評定分數、以及年終投票之中具有強大號召力。但是無所謂,陳琳自己也表示了——連會長和副會長都是可競選的,四年一屆!
假如你們看不慣我這個會長,或者看不慣方敬亭這個副會長,四年之后可以用你們手中的無記名選票將我選下來。
總之一句話——人人有壓力,也人人有機會。這會打破一潭死水的僵局,讓整個商盟變得活躍起來,動力更足。這是商盟當中從未有過的,應該算是一個大膽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