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靈蝶見慣名家書畫,雙目一亮,暗嘆:“好個梅蒼雪潤的焦墨法!信手之至,峭枝掃空,堪稱一品。郝蘭生雖然出身兵器世家,但他卻聞名于畫市,可謂大行家。”
“此畫是我年初所繪,數十張畫稿之中,只有這一幅得到家兄夸獎,說有高潔志趣,非一味妍工弄巧,落了下乘。據聞大總管琴棋書畫無一不精,郝某不愿見笑于方家,只敢以此畫相贈。”
花靈蝶連稱不敢,接過賞玩一番,果然除了郝蘭生的題記落款外,還有一方“神器手”的朱紅小印,篆刻蒼渾樸茂,力透紙背。旁邊另有兩行題記:“青山冷香,云水自在,詠梅之外,更有大好江山。”
其下整齊列著年月日期,一絲不茍,比之郝蘭生流水行云的字跡,筆法更顯嶙峋。
她心中暗笑:“書畫寄情,這郝天尊也未免太過正經了,連在畫上題記,都還要教訓兄弟。”
輕咬著如鮮采櫻桃般的潤紅唇珠,嫣然一笑:“郝家主胸襟廣闊,能于畫中看出大好江山。我一介婦人,不懂這些,卻愛二爺畫里的風過梅幽,清芬吐露,甚是宜人。”
郝蘭生忍不住連連點頭,如遇知音。
“很是、很是!我偶過一小山村,見梅期將屆,風中帶香,這才寫生一幅,作畫之時,心里也無萬里江山。”
說著忍不住面露微笑。片刻似覺不妥,又補上兩句:“但家兄于書畫一道,也講天人悲憫,胸懷之大,我所不及,尚有許多需要精進處,總是沒錯的。”
花靈蝶笑道:“是了,自從上次一別,久未至貴莊拜見,不知家主近日如何?”
郝蘭生大笑。“老樣子。東奔西跑,一刻也閑不下來,年頭又往嶺東道賑災去啦!大總管若來,只怕又要撲空。”
這點倒與花靈蝶所掌握的情報一致。郝天尊封爐多年,除了“三府競鋒”之外,幾乎不再過問武林之事,把神器門的經營交給三弟“小諸葛”郝召,對外則由人緣極佳、一向被昵稱為“二爺”的郝蘭生負責,自己卻帶著莊客弟子南北奔波,對賑濟布施十分熱衷。
去年黃龍江大澇,嶺東道數十縣的百姓流離失所,紛紛涌進其他道。朝廷處置失當,各地府署遣也不是賑也不是,無不叫苦連天,幾十萬災民饑寒交迫,幾乎釀成民變。
神器門家大業大,郝天尊率先解囊,捐了十萬兩白銀賑災,誰知江南道府臺司衙門態度消極,鎮東將軍府更是多所鉗制,甚至命百兵堂封鎖漕運,嚴拒災民入境。郝天尊幾度陳情未果,索性帶著白米棉衣,親至兩道交接處發放,又買地起屋,圈作義田召集流亡,眾人皆呼之曰“活菩薩”,對比為虎作倀的百兵堂風家,“神善百惡”之說不脛而走。
兩家三十多年來勢如水火,算也算不清的新仇舊恨,于此事上又添一樁。
江湖人到了幕年,難免想起畢生刀頭舔血,造孽無下數,寄托青燈古佛者有之,為做功德、散盡家財者亦有之,但郝天尊掌管神器門三十年來,造橋鋪路、賑災救苦,堪稱善名遠播。
起初難免有奸人之譏,被認為欺世盜名,頗遭非議,然而郝天尊不管他人嘲謗,依然大做善事,久而久之,批評的雜音漸去,如今一提起神器門之主、“神器手”郝天尊,普天下沒有不豎起大拇指的。
花靈蝶笑道:“郝家主眼下不在莊里,看來二爺此行,是三爺的意思?”
郝蘭生搖頭:“那倒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