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這樣。”白鳳說。
花醉無奈的一攤手,道了句,“智商相近的果然很能相互理解。
白鳳“……”明明是你說的不好。
……
劉善良,也就是犼自稱湊巧得知他愿望,主動請纓的客人。
在周遭所有孩子都開始奶聲奶氣的跟家人撒嬌哭鬧的時候,劉善良連一句媽媽都沒有叫過。
善良小時候長得非常好看,總會過叔叔阿姨想逗逗他。
可每一次,他們便會被善良的表情嚇到。
那不像一個嬰孩的童真臉,他眼神冷漠,沒有意思笑容,無論你做什么,都不會看你一眼。
會有些朋友婉轉得告訴他們,你的孩子可能有點問題……
這種情況每個做父母的一開始都是拒絕的吧,誰愿意接受自己的孩子是個不健康的孩子。
孩子不愛說話,他們可以用害羞當借口,既然孩子不喜歡別人逗,那就少接觸人就好,他們陷入了一個盲目找借口的階段。
直到五歲那年,善良接受小學學前班的入學面試,就是家長帶著孩子跟老師校長聊聊天。
看過很多孩子的表現之后,他們不得不承認善良確實“不同尋常”。
他跟任何人沒有溝通,面對喜怒哀樂沒有任何回應,甚至五歲的他已經會在每天固定的時候要吃飯,固定的時候醒來,一定要用固定的勺子,要不然他就安安靜靜的絕食。
先前,愛子心切的母親還覺得自己孩子十分獨特,以后一定比其他孩子要了不起。
但這一次幼兒園之行,從事教育行業幾十年的校長看出了問題,這是位很權威的幼兒教育家,他誠實得給了善良父母就醫的意見。
于是他們開始帶著善良看醫生,他們看看很多不同科室的專家,最終確診孤獨癥。
家人驚慌的同時也感到迷惘,這是個完全沒有聽說過的陌生疾病,這樣的孩子缺乏對感情的回應,活在自己世界里,長大以后還是不同程度的出現免疫功能問題。
總之,這是個需要終身干預的疾病。
病患的父母必須有極強的耐心,他們往往呼喚自己的孩子上萬次都得不到一個眼神的回應。
孤獨癥往往伴隨著強迫癥,善良對于時間生活細節已經苛求精確到很機械化。
他無法上學,無法正常交際,如果強行把他丟進人群里,他會焦慮得自殘。
關于善良的教育,只能是父母在家親自上陣了。
他們已經學會了苦中作樂,從最初的崩潰到接下來每一天的飽含希望,這都是身為父母強大的愛子之心的支持。
他們也發現了善良的優點,那就是記性好,他學過的漢字一遍都能記住,不消幾天已經有很大的詞匯量了,自己可以獨立了。
這些都是父母在他沒有回應的情況下口頭教授的,他既然全記得,那不就是證明,所有的話他都會用心聽,這么想來,家人簡直是欣喜若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