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軍之中的戰馬也都毫不顧忌主人,紛紛倒伏一地,騎士們被歪七豎八的甩了一地。
“角似鹿,頭似牛,眼似兔,嘴似驢,須似人,耳似象,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鯉,爪似鷹,掌似虎是也。其背有八十一鱗,具九九陽數。
其聲如戛銅盤。口旁有須髯,頷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鱗。頭上有博山,又名尺木,龍無尺木不能升天。
呵氣成云,既能變水,又能變火,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云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于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龍乘時之變化,可比世之英雄!
果然是神龍,龍威之甚,萬獸拜服啊!不愧是我大秦之圖騰黑龍,我大秦中興再望!”呂不韋抬手作揖。
“呂不韋謹遵神龍法旨!”
“蒙驁謹遵神龍法旨!”蒙驁見呂不韋對神龍都是如此恭敬,也不管渾身泥濘且狼狽,學著樣子作揖參拜神龍。
“謹遵神龍法旨!”大秦的軍士和東周君手下的軍士都紛紛下拜,大秦的軍士是對自己圖騰的敬仰,東周君手下的軍士是感恩神龍的仁慈。
““太極飛云洞劫之鼎”、“蒼梧祀天貯醇之鼎”、“山岳五神之鼎”、“精明洞淵之鼎”、“天地陰陽之鼎”、“混沌之鼎”、“浮光洞天之鼎”、“靈光晃曜煉神之鼎”、“蒼龜大蛇蟲魚金輪之鼎”現!”東周君揮手間就只巨大的銅鼎從天而降,其形巨大無匹,其周身金光閃閃,上面雕刻著各種古老的圖騰,充滿著神秘的色彩。
“夏朝初年,大禹劃天下為九州,州設州牧。后夏啟令九州牧貢獻青銅,鑄造九鼎。事先派人把全國各州的名山大川、形勝之地、奇異之物畫成圖冊,然后派精選出來的著名工匠,將這些畫仿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所刻圖形亦反映該州山川名勝之狀。
如此看來這果然是九鼎重器!”呂不韋撫須輕笑。
“歷史果然最不可信,要不是如今看到了贏勾這一出,我還一直堅信后世的說法,真是可笑了。”后卿一絲靈力護住嬴政心脈,一邊用靈識查看觀摩九鼎。
“東周王室在衰落的過程中,已無力量保護自己。而戰國時期各個實力雄厚的諸侯國,卻虎視眈眈,力圖統一中國,取周而代之。
因此,象征王權和“天命所歸”的九鼎,自然成為各諸侯必欲奪之的稀世國寶;加之此時周王室財政困難,人不敷出,于是銷毀九鼎以鑄銅錢,對外則詭稱九鼎已不知去向,甚至說其中一鼎已東飛沉人泅水之中,免得諸侯國興兵前來問鼎,自找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