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拍科幻類型。”
陸言拿出手機,在各大視頻軟件上掃了眼,最后終于確定下來。
都市喜劇。
這個類型的電影,對陸言來說,是個不錯的選擇。
一是因為,陸言之前,從來沒有接觸過這個類型的電影。
等于一竅不通。
這才好啊!
想不拍出爛片都難。
二是因為,都市喜劇,與恐怖類型這樣的小眾電影不同。
都市喜劇受眾群體非常大。
這極大的降低了容錯率。
看恐怖電影的人不多,所以一個恐怖論壇的帖子,就足以決定風向。
但都市喜劇就不一樣了。
遠遠不是一個帖子所能決定的。
這樣就排除了因為某個狂熱粉帶節奏的問題。
當然!
還有最后一個原因。
喜劇和恐怖片,是截然相反的兩個類型。
一般來說,喜歡看恐怖片的人,對喜劇沒什么感覺。
這樣就避免了,因為《心里的惡魔》這部電影,積累的一部分粉絲,專門為了陸言,去新電影捧場的現象。
可以說,選擇都市喜劇類型,幾乎沒有任何火起來的可能。
陸言信心空前高漲,按照他的推算,新電影肯定會爛。
并且是那種徹徹底底的爛。
確定電影類型后,就該輪到劇本了。
陸言又上網查了一會,把比較火的喜劇片大致瀏覽了一遍,還專門去看了眼影評。
最后,陸言注意到一點,這些喜劇中,有一個共同點。
那就是主角的塑造。
主角絕對特別完美。
人長得帥,并且三觀非常正。
寧愿犧牲自己也要成全一個陌生人的那種。
這也很正常。
畢竟大家都是視覺動物。
主角作為一部電影的代表,大部分鏡頭的集中者,如果不能第一時間,吸引到觀眾,那這部電影恐怕就涼了。
“長得帥?”
陸言對此非常放心。
小趙距離帥差了不知道多遠。
完全沒有擔心的必要。
至于三觀正...
“新電影的主角,三觀一定不能正!”
陸言拍板定論。
“但如何體現出主角的三觀不正呢?”
陸言陷入思考。
首先,這部電影的主題,是重回十年前。
而十年前的自己,處于什么階段?
陸言下意識的就代入自己。
學生階段!
學生階段,什么才算是三觀不正呢?
打架,早戀等等。
“打架?”
陸言眼睛瞇了起來。
他電影里的主角,不僅要打架,還得打老師。
并且游手好閑,非禮女同學早戀等。
這種主角,誰看到不想揍他一頓?
有這種主角的電影,能火的起來嗎?
這正是陸言的目的。
惡心觀眾!
只不過,既然選擇了喜劇這個類型。
自然里面得有點喜劇片段。
但這點無足輕重。
影響不了大局。
陸言大致敲定了劇本。
最后的問題就是結尾。
究竟是以什么樣的結尾,才能最大程度的激怒觀眾?
上一部《心里的惡魔》,陸言就沒有考慮妥當,讓主角跳樓死了。
結果不但沒能激怒觀眾,還讓整部電影升華了。
這個錯誤絕對不能再犯。
陸言慎之又慎。
否定了一個又一個結尾。
“現在的人,最討厭的東西是什么呢?”
陸言開始將自己放在觀眾的角度上。
“浪費時間!”
陸言突然想到。
畢竟,看電影的人,大多都是那些上班族或者學生。
不管上班族還是學生。
肯定不能隨時去看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