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樂山中,齊治還在盤算殺大山主,大山主也想趁機擒殺齊治,雙方勾心斗角,一場惡戰在所難免。
但是山外的景象,卻變得非常熱鬧。
齊治進山后,外面等候的家屬們,始終未能接回陣亡的家人遺骨,大部分人都支撐不下去,接二連三離開。
僅有少數家屬仍逗留不去,他們或者意志堅定,或者無處可去,只得將最后希望,寄托在哀樂山中。
齊治進山后,許久沒能出來。
于是,在山外眾兵將家屬眼中,齊治肯定也喪身山中,被哀樂山群盜所害。
“造孽啊!”
先前那對婆媳,仍等在山外。
婆婆想起齊治,不住地搖頭嘆氣。
這些日子,新婦一直陪在她身邊,照顧年邁的婆婆。
“婆婆,咱們身上錢快花光了,今后日子該怎么辦?”
婆婆想了想,從頭上拔出金簪,“把這簪子,去最近的鎮上典當,買些粗糧回來,可以撐得久些!”
新婦接過金簪,略微有些遲疑,“最近的地方,便只有黑水縣了。”
婆婆咳了幾聲,“快去快回!”
新婦離開前,始終不放心婆婆。
“婆婆,你坐在這里不要動,也別靠近山谷,那里落石未定,非常危險!”
前些日子,哀樂山出現一場小地震,將谷口震塌,堵死了這條唯一的生路。
當時婆媳兩人離得遠,才沒被滾滾落下的巖石砸中。
但卻有幾家家屬,被落石砸中,當場喪命。
地震過后,入山道路被截斷,家屬們失去希望,也都各自回家。
唯獨這對婆媳性子倔強,始終等在山外。
新婦將金簪藏在袖口,再用白布裹住面孔,方才舉步前往黑水縣。
黑水縣名為縣城,但距離哀樂山太近,被多次肆虐,人丁稀少,看上去冷冷清清。
新婦找了間當鋪,將金簪換成錢財,然后買了半袋粗糧,艱難背著往回走。
“這位小娘子,我幫你背!”
沒等新婦拒絕,一只大手抓住粗糧,她背上變輕,心里緊張起來。
回頭看去,卻是一名身穿道袍的童子,身上錦繡道袍,以金絲繡成團。
新婦見此情景,連忙答謝,“多謝道長!”
童子擺手,“我還只是道童,當不得道長稱呼,你可以叫我妙印!”
“妙印小道長!”
妙印問道,“小娘子,你家住那邊,我幫你送去!”
新婦回答,“我暫且在哀樂山外落腳!”
妙印皺眉,隨即笑道,“巧了,我們也要去哀樂山!”
片刻過后,新婦見到另外三個道童,分別是葉守、永懋和空軒。
四位道童,正在等他們觀主,名叫蕭求道。
蕭求道到來后,聽妙印解釋,點頭贊同,“濟貧扶弱,無愧俠義心腸,你做得很好。”
隨即,蕭求道對新婦說,“小娘子,你不用怕,我們是出家人,前來尋找一位同伴!”
新婦猛地想起齊治,“幾位道長,莫非找一個十六七歲的小道長!”
“你見過?”蕭求道歡喜不已。
新婦點點頭,“前段日子,他一人走進哀樂山,再也沒出來。”
蕭求道默然半晌,對妙印道,“你送這位小娘子回去,然后和我們匯合!”
等妙印帶著新婦離開后,蕭求道咬咬牙,“我們去找杜公離和曹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