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你關門作甚?”洵溱見狀,不禁心生古怪。
“那幾句佛偈,其實是密宗典籍《般若古經》的開篇引語。”柳尋衣坐回桌旁,盡可能地壓低聲音,解釋道,“說來慚愧,有關《般若古經》我也知之甚少,只聽過那幾句引語而已。”
“《般若古經》?”洵溱詫異道,“那是什么?”
柳尋衣回憶道:“據我理解,似乎是一本高深莫測的武學典籍,其在密宗佛教的地位,有點類似于中原少林的《易筋經》。轉世靈童告訴我,若能將《般若古經》練至大成,便可神功蓋世,所向披靡。”
“也就是說,任無涯真正想要的,并非什么藥引,而是這本武功秘籍?如我所料不錯,《般若古經》應該在轉世靈童手中。”洵溱聰明之極,一點就透,“所以任無涯才想盜取佛蓮子。”
“正是。”柳尋衣點頭道,“更準確的說,古經并非實物,而是一部經書,沒有任何記載,只是口口相傳。其分為上、中、下三篇,分別珍藏于吐蕃三位上師的心中,并由他們傳授給轉世靈童,當靈童圓寂前,會再擇選三位德高望重的上師,口口相傳,等下一位靈童誕生,再由他們延續下去。至于三位上師,他們彼此間并不知曉對方的身份,亦不知道對方的任何消息。因此,《般若古經》全篇,世間始終只有一人知曉,那人便是轉世靈童,即佛蓮子。”
“我明白了!”洵溱的眼中精光一閃,恍然大悟道,“難怪任無涯會選擇你,而拋棄宋玉。其實孰真孰假并不重要,對他而言,你能背出《般若古經》的引語,便足以打動他的心。再者,你以金復羽覬覦《般若古經》為借口,對任無涯而言無疑具有莫大的威脅。畢竟,一本絕世神功乃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稀世珍寶,人人都想獨占,又有誰愿拿出來與人分享?因此,對于這種敏感的‘誣陷’,哪怕只有一面之詞,任無涯也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聞言,柳尋衣頓覺豁然開朗,緩緩點頭道,“細細想來,的確如此。”
“既然《般若古經》是密宗至寶,你又如何能背誦出來?”洵溱好奇道。
“這……”柳尋衣苦澀一笑,解釋道,“既然世間只有一人知曉,自然是那人告訴我的。”
“轉世靈童?”洵溱錯愕道,“你見過轉世靈童?”
“非但見過,而且他還救了我一命。”柳尋衣訕訕一笑,自嘲道,“否則就算我長著三頭六臂,也斷不能活著回來。”
“難怪!”洵溱若有所思道,“我之前一直想不通你是如何逃回來的。既是轉世靈童為你作保,想必吐蕃八王也不敢再咄咄相逼。”
“不錯。”柳尋衣感慨道,“轉世靈童非但在吐蕃救了我一命,而且還將《般若古經》的秘密告訴我,讓我能在任無涯面前演一場好戲,非但保住性命,而且還辦成差事,可謂一舉多得。”
“轉世靈童有沒有說過《般若古經》與任無涯有何關系?”洵溱追問道,“我在西域長大,可這部經書我卻聞所未聞,想必極為保密,任無涯又是如何知曉?”
“告訴你一個秘密!任無涯,其實法號‘無涯’!”
“法號?他怎會有法號?”
柳尋衣低聲道:“任無涯雖是漢人,但自幼隨父入蕃,年僅三歲便皈依佛門,大約在六十年前,當世活佛大限將至,于是來到任無涯修行的薩迦寺,欲將《般若古經》的中篇,傳于當時的薩迦寺主持寧贊上師。當時,年僅二十歲的任無涯,因頗有慧根,天資聰穎,故而深受寧贊上師喜愛,并將其收為關門弟子,對他毫無戒心。于是,在活佛傳授寧贊上師《般若古經》的那一夜,任無涯便偷偷躲在供桌下竊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