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學子,聞得此等好事,無不歡欣雀躍,奔走相告。
晉地東南方向候壁村,村頭低洼處有一籬笆圍起來的小院,院內有三間茅草屋,這里住的一戶郭姓的人家,別看這家世,不知情的覺得這一定是世代貧苦人家,其實不然,郭家乃是八百年前西漢名將郭胤之后,因戰亂家境敗落,避禍于此。
就這幾天,他家獨子郭謙霖整天愁眉不展,郁郁寡歡。靜秋書院廣招舉子的消息已經傳到了他的耳朵里,他非圣賢,當然也很是喜悅。可轉念一想,雖然自己已是舉人之身,而且靜秋書院是免費讀書,讓人輕松許多。不過路費盤纏和在京的生活用度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可家中貧寒,剛拿到手的一點舉子俸銀,還想修繕一下房屋,要不秋雨綿綿,家中父母又要在漏雨的屋子里過活了,自己進京讀書又怎么能放心。
真是百思不得其解,只能在屋里踱來踱去。家中老母郭張氏眼看兒子心中有事,便走進詢問:
“霖兒啊,這幾日你是怎么了,有什么煩心的事跟為娘的說說。”
“母親大人,吾皇萬歲體恤臣下學子,在京城設立免費書院,供天下舉子讀書學文,孩兒想去。”
“這是天大的好事啊,那你還悶悶不樂什么。”
“娘親有所不知,咱家的屋子早就應該修繕了,正好今年有一份俸銀到手,正好派上用場,可……”
“兒啊,讀好圣賢書,賣與帝王家,這才是頭等大事啊,你糊涂啊。修屋子不急于一時,你好好去讀書,掙得功名,光宗耀祖,還怕沒有黃金屋?”
謙霖沒有說話回應,可他心里不忍,父母已年過半百,長年累月的見風漏雨,父母的風濕病越來越嚴重,一變天就疼痛難忍,做兒女的怎么能只考慮自己的前程,不顧父母的疾苦呢,要是如此,讀那么多圣賢書又有何用。
“霖兒,郭母帶謙霖走到祖先郭胤的靈位前,表情嚴厲的說:
“跪下。”
謙霖順從的跪了下來,不敢吱聲。
“跟郭家列祖列宗磕頭”
謙霖又順從的磕了三個頭。
“在列祖列宗面前起誓:我郭氏子孫謙霖在此起誓,一定用功讀書,將來光宗耀祖,不辱列祖列宗之英靈,說。”
“我郭氏子孫謙霖在此起誓,一定用功讀書,將來光宗耀祖,不辱列祖列宗之英靈。”
“起來吧。”
謙霖站了起來,面對著母親,等待訓斥,沒想到母親不但沒有訓斥,反而露出了慈母的微笑。
“霖兒啊,母親希望你將來光耀門楣,更希望你成為一個像祖先一樣文武雙全,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霖兒明白,可家中房屋常常漏雨,孩兒怎么忍心只顧自己的前程,不顧父母的生活呢。”
“為娘的知道霖兒孝順,這么多年都過來了,不差再等些年,為娘的要住就住霖兒用功名掙來的黃金屋。”
謙霖一臉無奈,心里也是特別的難受。可是母親大人的話自己也不能違背,何況母親的話很有道理。
謙霖心里暗暗發誓,去到靜秋書院一定用功讀書,不辜負娘親養育之恩。
“娘親放心,此去靜秋書院,孩兒一定用功讀書,掙得功名,母親大人一定要保重身體。”
“為娘知道了,你明天去拜訪拜訪你武伯伯,說說你的想法,為娘的建議你和妙妙在你走以前把婚事辦了,也了卻為娘一樁心事。”
“孩兒明白了。”
第二日,謙霖早早洗漱完畢,吃罷早飯,就來到武家莊,拜訪自己的未來岳父岳母大人。
武家上下聞得準女婿登門拜訪,急忙殺雞宰羊,岳母武王氏更是親自在廚房督促下人置辦酒席,妙妙也是喜出望外,讓丫鬟玲兒帶自己去前廳看看自己這未曾謀面的未來夫君。
妙妙隨玲兒來到前廳,藏在屏風后面,想偷偷喵一下霖兒是何等模樣,只見父親大人正在和一翩翩少年談笑風生,好不開心。這少年面如冠玉,身長八尺,儒雅中不失英氣,舉手投足間盡顯大家風度。看到妙處便情不自禁的笑出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