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子不要羞辱為夫了。”
謙霖明顯的是有一點點惱羞成怒的意思,武妙自然是看在眼里。
“相公,以后咱們到了京城,你可以邊讀書邊練武功,不出三五載,我家相公一定也是后人楷模,文武全才啊。”
“娘子所言正合我意。”
謙霖剛才一副沮喪的表情,被武妙的三言兩語化解于無形。野豬已經被武虎收拾妥當,靜靜的躺在火架上滋滋作響。大家把酒言歡,一副逍遙自在的景象,惹人羨慕。
真是家有賢妻,勝過良田千頃啊。
不過,他們夫妻雖為盤古大仙,女媧娘娘轉世,卻天機不可泄露,且現如今又是肉身凡人,怎知在未來幾十年的貞觀之治中,他二人演繹了多少史記中都沒有什么記載,卻真實存在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呢。
京城的繁華,讓即使是在殷實家庭長大的武妙也有點瞠目結舌,反而武虎卻比較淡定,也許是和武員外多年的走南闖北,讓他從心理上更容易接受新事物,所以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不是沒有道理的,但是作者覺得讀書首先是啟蒙,知識的積累,其次是讀好書并合理運用在實際生活中去,裂變升華。學為所用,而非為了學而學。每個人眼前看到的這個世界不盡相同,除了知識儲備,還有很多因素,如閱歷,家庭背景,基因,突發事件的刺激,接觸的圈子等,所以武虎的反應也有可能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也有可能是閱人無數不如一切看透。
言歸正傳
因為謙霖攜帶著家屬,所以他并沒有住宿書院指定的住處,他們找了一處離書院不遠的小院落住了下來。
因為是官學,所以書院的掌事,先生都是有功名在身,甚至有學界泰斗,朝廷重臣,這也為謙霖將來的豐功偉績奠定了一個很好的基礎,在歷史長河的風云變幻中,無數次的事實證明,圈子對于一個人的成長和成就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貞觀二年,唐太宗李世民召魏國公太子少師房喬和吏部尚書杜克明覲見,一番商議之后,李世民決定在京城開辦登基以來第一間書院,而房喬善于謀劃,杜克明處事果斷,且房公兼修書,杜公掌吏部,都學識淵博,對于培養和挖掘有潛力的學士或官員,他二人是再合適不過。
談到登基立朝以來第一間書院的名字,房喬認為:
“十年寒窗苦讀去,一朝靜秋收獲時。就叫靜秋書院吧。”
杜尚書點頭應允,覺得來此讀書的都是各府縣優秀的舉子,都經過了十年寒窗,來到這里,加以調教,一定會碩果累累,收獲良多的。
唐太宗也覺得很好,不僅寓意好,而且聽起來也雅致,靜涵。于是立馬提筆寫下四個大字“靜秋書院”。又起草了詔書,內容如下: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初立江山,四海之內,皆大歡喜。然國家昌盛,百姓安居皆需股骨之臣,為朕分憂,考慮再三,唯有廣集良才,才能國運昌盛。現朕決定開辦《靜秋書院》,著魏國公房喬為書院主掌事,吏部尚書杜克明為副掌事,望你二人竭盡全力,為朕薦才,欽此”
“微臣遵命。”
房杜二人退下朝堂,便積極準備,往各府縣下發招員文書,尋找合適院址,安排選擇合適翰林學士為教員先生。與此同時,謙霖一行也已安頓完畢,只待貞觀三年正月十六入院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