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燈,古佛,蒲團……
剩下不起眼的事物應該與之無關,以上古大帝的氣魄,既然是傳承就決計不會搞些歪七倒八小家子氣的手段。
那么關鍵之處一定在這三者之中。
如果是這大雷音寺本來的僧人,平日里會做些什么呢?
青燈古佛,坐而誦經……等等!
像是想起什么,法海將蒲團放回原處,接著沒有絲毫猶豫直接坐在上面。
再用天眼觀之佛像,上面果然又發生了些許變化。
卻見佛像袒露的胸前,若隱若現地三行字浮出:
既得此緣
誦遍經義
入我門中
誦經?誦什么經?
沒等法海高興多久,便是又一盆冷水潑了上來。
禪宗以《金剛經》為本經,凈土宗以《無量壽經》為本經,天臺宗以《法華經》為本經……
幾乎不同教義的派系,都有各自心中一本經。
佛祖讓自己誦遍經義,難不成自己把上前冊經文全部背誦一遍?
雖然有著過目不忘的本領,但法海可不認為九龍拉棺會耐心等待自己到那時候。
同樣,他也不覺得佛祖會給他出這種腦洞清癯的問題。
那么就只有一種可能了,略作遲疑,法海低聲誦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不是其他多高深的奧義,卻是最普及也是最根本的《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佛法需要親證,重在悟。
此經是大乘經,乃如來為發大乘心者說。其文雖約,其義甚豐。
小計二百六十字,卻對六百卷般若之奧旨,收攝無遺;即一大藏圣教之要義,包括殆盡。
短時間內,法海所能想到最有可能是佛祖想要聽到的答案,便只有這部經文。
果不其然,隨著法海口中念念有詞,一時座下佛光大盛。
靠得最近的葉凡更是被輕柔的佛光推開,撞在一處殘損的鐘磬上,露出藏在其下一塊清涼殘損的木牌。
而不過眨眼的功夫,在眾目睽睽之下,法海兀地消失在這陣佛光當中。
一旁已經拿起青銅古燈迫不及待入手把玩的王子文則是目瞪口呆,大佬不愧是大佬,這傳承……居然真給他找著了!
不管外頭眾人是如何看待,此時的法海卻是處于一片虛無縹緲的光海中,四周皆是禪音佛妙,如天花亂墜,讓人頓生安逸祥和之感。
而面前,就在離法海不到三丈的距離,一尊眉目俊朗的佛陀微笑地看著他,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正從蓮花上緩緩站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