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倘若沒記錯的話,金山寺不該安安穩穩呆在鎮江那一帶嗎,讓自己跑去西湖邊上建寺又是什么鬼?
法海心中暗暗叫苦,他本就還沒做好摻和進這檔子佛道之爭的破事中的打算,可現在看來事情似乎偏偏不遂人愿。
懷著一線希望,他試探著向觀音問道:
“菩薩慈悲,不知弟子可否換個地方開宗立廟?遠的不說,弟子覺得便是宣平城的舊址也成啊!”
“這是世尊的意思。”
觀音慈憫地看向法海,只是言語之中顯然杜絕了法海最后一點念想。
“弟子……謹遵法旨。”
最后一絲幻想破滅,法海雙目無神,喃喃地應道,一副被玩壞了的樣子。
我好難啊,整天苦心積慮想著替自家老大規避危機,可偏偏卻是自家靠山要攆著自己帶頭沖鋒。
“世尊如此囑托,自有他的用意。你是天生佛子,注定將來要成就果位,前往靈山凈土”
似乎是看出了法海的憂慮,觀音有意安慰道。
“弟子多謝菩薩開解,菩薩慈悲,不知可否告訴弟子,究竟是哪幾位菩薩對弟子有意見?弟子一定洗心革面,痛改前非。”
所幸法海也不是自怨自艾之人,重新振奮起精神,小和尚頗有些咬牙切齒地問道。
別誤會,法海禪師可從來都不是一個記仇的人,因為他一般有仇當場就報了。
至于說萬一打不過怎么辦?
那自然是記在小本本上,等靈佑禪師哪日證得菩薩果位,一并攜著帶去靈山凈土,再懇請自家祖師替自己找回場子。
欺負了小的,惹出來老的;欺負了老的,惹出來更老的。
據自家師父所言,這可是溈山寺一貫的優良傳統,自然要好好繼承下去。
“你倒是小心眼的很。”
頗有些啼笑皆非的感覺,觀音菩薩纖纖玉指輕點在法海眉間,嗔怪地責備道。
便是一旁說過不想再看見法海的驪山老母,也饒有興致地瞥了過來。
“弟子不是小心眼,只是佛主普度眾生,非是為了香火之昌,而是懷大慈悲大覺悟,解脫世人。”
“幾位菩薩卻是有些將路走窄了,弟子所想,不過是想將他們拉回正道而已。”
法海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
“佛曰,不可說。”
然而觀音菩薩還是微笑著婉拒了法海的請求。
只是當法海失望之際,卻是又接過先前的話說道:
“不過日后待你建起金山寺,我會將寺中所需供奉的佛主菩薩告知,屆時你且好自為之罷。”
嗯?
聽出言外之意,法海眼睛登時亮了起來,對觀音拜謝道。
“弟子謝過菩薩。”
這一拜,倒是比起先前真誠了許多。
“無妨,有的人在廟堂之中被供奉了太久,漫長歲月不得超脫的法門,卻是已經有些忘記自己證得果位之時立下的誓愿。”
“世尊慈悲,不忍他們再錯下去,若是法海你能將他們點醒,卻是再好不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