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海一雙天眼面前,幾乎絕大部分鬼怪,哪個不是滿身煞氣,眼珠泛紅,歪鼻咧嘴,早被怨念迷了靈臺清明。
或許早年確實有人是無辜的,可這么久過去,便是不自愿也都被歪曲了本性,為虎作倀。
還說自己被迫無奈,這等鬼話,也就只能糊弄糊弄那些沒見識的刻板書生或許有用,甚至就連哪吒都騙不過去。
倒是其中有兩名女子身上,怨氣較之他人幾乎淡不可見,尚還能夠勉強維持神智的清明。
法海大袖拂過,將二人收走,接著手捏觸地伏魔之印,一聲倒喝,如驚雷乍作。
“爾等雖為樹妖所迫,卻著實行了為虎作倀之事,血煞亂人心,做多了殺孽,又有幾人能維系本性。”
“今日小僧以佛門三昧燒去爾等心頭雜念,恢復本性,也算是過去所為的懲戒,過了今日,便好生投胎去吧。”
但見有璀璨鎏金自法海眼、鼻、口中呼出,不過點點薪火,隨風沾染到鬼怪身上,卻止頃刻,便作出燎原之勢。
三昧,舊稱三摩提,三摩帝。譯作定,正受,調直定,正心行處,息慮凝心。意為排除一切雜念,使心神平靜。
智度論五曰:“善心一處住不動,是名三昧。”
凡心生惡念之人,受之如滾油鍋,踐火海,渾身無一處不是烈焰加之,疼痛難捱。
而心懷善念之人,則如溫泉拭體,靈臺越發清明,得以明心見性,他日登臨極樂。
“啊啊啊!”
那些被三昧真火沾染的鬼物,平日哪個不是諸多罪孽加身,心智迷亂,如今遭受這三昧真火的洗髓伐骨,更是疼痛難忍,紛紛在這殿中滾來覆去,但求一死。
而法海卻是視若無物,只是端坐在殿前,低眉斂目,默念往生咒文。
“南無阿彌多婆夜……”
隨著經文的誦念聲,滿寺鬼怪面上的猙獰兇悍漸漸消散,自從淪為鬼物后就難得的清明重新回到眾鬼心頭。
感念往日種種惡行,皆是痛哭流涕,悲鳴不已。
待到好生宣泄了一番雜陳的情感,一行冤魂紛紛到法海面前拜了三拜,臉上露出解脫的微笑,消散在空氣當中。
終于,等到最后一個冤魂拜完法海,了無牽掛地踏入輪回,法海停下誦經聲。
注意到身后哪吒正目不轉睛盯著自己的三昧真火,仿佛要看出花來,僧人突然惡趣味地開口道。
“想學嗎,我可以教你啊。”
“算了算了,小爺我還沒打算欺師滅祖,去當和尚。”
哪吒趕緊搖搖頭,回身縮到王子文背后。
開玩笑,小爺陳塘關總兵之子當得好好的,哪里想不開出家與你當和尚?
何況他家師尊太乙雖然不怎么靠譜,可對自己這個徒弟卻是竭盡所有。
雖說自己出身時的謬誤,那個胖子要負絕大部分責任,但哪吒也非是不懂感恩之人,這些年太乙真人的所作所為,的確擔得上師父二字。
本就只是想逗逗哪吒,見對方拒意堅決,法海也沒有強求的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