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還是扣帽子的老一套啊,你們能不能有點戰斗力?看到這種問題我都打不起精神來,陳俞安聳聳肩,飛快地敲擊鍵盤。
“你問我是否應該尊敬年長者,我會說不;在我們的文化里,尊敬長者似乎是應該的,尊老愛幼被當成一種道德準則,要求我們每個人都必須遵守,但是尊敬是什么呢?”
“教年輕人尊敬長者,這沒錯;但應該尊敬的是行為,而不是年齡;如果一個人的行為不正確,那么不管他多大年齡,我們都不能尊敬他,而應該指責他。”
這是印度影星阿米爾汗在接受電視采訪時候說的話,在《摔跤吧,爸爸》播出之后,阿米爾汗的這番言論深受大家推崇,陳俞安在這里引用了阿米爾汗的經典回答來應對這個問題。
“我寫這篇文章并不是針對孫先生的年齡,而是因為他錯了;東漢末年趙岐在所注的《孟子章句》中曾經說過,‘于禮有不孝者三,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就是說一味順從,見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使他們陷入不義之中,這是第一種不孝。”
“見到父母有錯都應該指出,何況外人?我認為,一個真正值得尊敬的人,看到別人指出自己的錯誤,應該虛心的改正,而不是覺得指出問題的人錯了。”從這一點看,孫云曉就更不值得尊敬了。
“某位文學評論家說如果他是你的家長,絕對會大耳光子抽你,有人教沒人養。”
“謝謝,我的父母都是很有教養的人,做不出來這種事情;另外,我對這位所謂的文學批評家的孩子們深表同情,有這種素質的父親你們受苦了。”
“有作家說,在文學作品中為了凸顯主題進行夸張虛構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你的指責并無道理,是不懂文學創作的表現,你怎么看?”
“文學分很多種,并不是每種都適合采取這種手法;起碼報告文學不行。”孫云曉的那篇文章就是報告文學。
“我們來看看報告文學的定義:報告文學是運用文學藝術,真實、及時地反映社會生活事件和人物活動的一種文學體裁;劃重點,真實!”
“這篇文章恰恰違背了真實原則,通篇都是虛構編造的謊言,在我看來,不懂文學創作的反倒是孫先生......”
在經歷過無數次互聯網罵戰的陳俞安面前,這些人的戰斗力簡直不值一提,輕輕松松就把這些責難駁斥地體無完膚。
伸了個懶腰,將這份答記者問給付星發了過去,然后陳俞安才進入論壇,享受起眾多網友們的頂禮膜拜來。
匆匆瀏覽了一遍,他打開和寇宇峰的聊天對話框,開始輸入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