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問,武濟川臉臊得通紅,埋頭道“為免人恥笑,學生將瓜果吃完之后才返回宿處。”
“如此說來,你與李大學士,確實未嘗往來”慕容德豐淡淡道。
武濟川有些激動“是極是極還望明鑒,學生斷然不敢扯謊啊”
慕容德豐問話期間,劉旸一直默不作聲,只是目光平靜觀察著武濟川,他的一舉一動,一眼一色,都盡收眼底。
終于,劉旸開口了“你參考時的策論,還記得吧”
“記得”武濟川不假思索點頭。
劉旸“背誦一段”
“是”
提及自己的文章,武濟川似乎冷靜了下來,都不需醞釀,加以思索,一開口,也不磕巴了,十分流暢的將自己作文章念了出來。
不是一段,而是通篇,八百余字,侃侃而談,毫無滯澀,抑揚頓挫,眉眼之間還帶有與其氣質不相符的雀躍飛揚。
今科策論的題目,就一項乾祐開寶之治。武濟川的文章,辭藻很華麗,文筆講究,最主要的,立意明確,通篇充滿了對劉皇帝功業成績的吹捧,突出一個“舔”字。
從這篇文章來看,也就可以理解了,為什么他能夠被錄取,僅從文章而言,實在太符合考官們的口味了。只要其他答題不太差,那么被取列前茅,也不是什么值得大驚小怪的事情了。
微微頷首,看著淚眼婆娑的武濟川,劉旸沉吟幾許,擺擺手沖衛士吩咐道“帶他下去吧這是朝廷的士子,不是囚犯,好生照料,不要失了禮”
太子殿下這平和的話語入耳,便迅速化為一股暖流涌向武濟川心頭,仿佛看到了希望一般激動,張口難言,只是不住地叩拜之后,方才腳步亂顫地離去。
這模樣,也確實讓人覺得可憐。
不過,劉旸面上倒是一副不為所動的樣子,想了想,偏頭問慕容德豐“日新,你以為如何”
慕容德豐也正在思忖中,聞問,又斟酌了下,拱手道“不似作假,臣料此人,文章才情應當是有的。只是或因材質粗陋,自卑自薄,不敢正眼看人。適才臣問對,都應對匆忙,陛下是何等威勢,他豈能自如
他談及的細節,也經得起推敲,或許原本就是這么簡單。只是,落到有心人眼中,就成了李公徇私的證據。
如有錯,或許就錯在是李公的同鄉,錯在樣貌丑陋,錯在偏聽虛榮。攜禮拜訪而不入,最終自食禮品,這樣的做法,傳出去恐怕都惹人嘲笑”
慕容德豐的分析,還是比較合劉旸看法,不過,劉旸并沒有表態,揮了揮手“帶徐士廉”
很快,徐士廉走了進來,與武濟川相比,那大概只能用“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來形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