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斧正不斧正,又不是做文章,再說了,你文章可比我寫得好多了,直說,左右也只是隨便聊聊”劉皇帝一副渾不在意的態度,實則談的都是嚴肅要緊的軍政事務。
劉旸道“這些年,對于朝廷錄取之觀政進士,每到外任之時,大多放置于偏鄙窮僻之所,用以磨煉其意志,鍛煉其為政之能,前前后后,北疆沿邊諸道州,已有上百人。
以兒之見,如今北方正在推行夷部新政,正是要緊時候,為求治安,對當地理事的主官還需以吏能出眾、經驗豐富并熟悉夷民事務的官員為主。
朝廷的士子,雖然都是精挑細選的有才之士,又在京中諸部司觀政察事歷練,但在地方事務上,終究還是稚嫩了些。經朝廷大政整飭后,北疆的情況將更加錯綜復雜,不是那些觀政學士能夠應付的。
因此,兒以為今后數年乃至十年,暫時不要將觀政進士派往北疆,該遣其他道州”
聽完劉旸的話,劉皇帝一時沒有作話,而給三個人倒滿酒,邊飲邊思考,過了一會兒,方才說道“你的考慮,不無道理,但終究有失偏頗,也過于保守當然,我明白你的用意,北疆情況復雜,為求治政之通達周至,用熟諳民俗民情、為政經驗豐富的能才老吏,確實有助于此。
但是,大漢諸邊的情況,又豈止北疆復雜甚至于,就是內地道州,中原、兩湖、東南,難道就是一片和諧清平,治理起來就容易了嗎不盡然
再者朝廷所錄進士,可不都是只會埋頭苦讀的文人士子,他們之中,可有不少人在參考前,便為吏做事,本就有一定基礎,其中,同樣也有來自北方邊陲的士子,你能說他們對當地的情況不熟悉,不了解嗎他們,甚至比從其他地方抽調的官吏更熟悉人情
另一方面,朝廷既增加進士錄取的難度,有花費時間觀政培養,目的是什么,還不是希望他們能成為朝廷出類拔萃的精英、棟梁,而外放任職,就是最后一道考驗,也是最重要的一種方式,北方既然有事,那就非但不能瞻前顧后,畏首畏尾,正該讓他們去歷練
若是連北疆邊陲事務都能處置對付了,那其他地方,何足掛齒要練,就要去最困難、最具挑戰也最有意義的地方,這樣才有效果”
“是”聽劉皇帝這番論調,劉旸略感尷尬,多少帶著點強詞奪理,體現的也全是劉皇帝那強悍的意志與風格。
當然,尷尬得多了,也早就習慣了,不過,這心中的異議卻是不敢繼續發表了,再說下去,怕是能吵起來。
但劉皇帝彷佛從劉旸的話音里聽到了異樣,瞥了他一眼,又道“不過,你說的話也確實有道理,務于實際,基于實情,可以采取一個折中的辦法
這樣,今后凡外放北疆州縣任職之觀政士,一律依常制降一級任用,主官怕其難當大任,那就去做左官,擔副職。
做不好,就貶,就留在北邊給我戍邊,做得好,有成績,升遷調動,就多提一級,多給待遇
還有,就疆民的治理,傳詔諸邊道府州縣,警告他們,今后,管得好,有功績,朝廷給賞賜,給提拔,但是,哪里出了亂子,朝廷有律制,有刑罰”
聽劉皇帝這番話,劉旸心中默默嘆息一句,劉皇帝又是在給臣下施壓了。毫無疑問,今后北疆的道府州縣,會是用武之地,最容易得到升遷,同樣,在那里當官也該是最不容易的,對官員的考驗將會更大,更嚴格,或許還要看運氣。
但為官嘛,能夠一路闖到上面的,永遠只是極少數的人,同樣的考驗,同樣的要求,能夠邁過的,才能算是成功者,才是朝廷的棟梁。,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