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雍在西南為官,也有十來年了,從成都知府到劍南布政使,自然有了感情,有了自己代表的利益集體,也想要為劍南的百姓某些福祉,揚一下名。
當然,他倒也不像其他人那般,一味地叫苦鳴屈,只是合理地提出,希望財政司在制定稅額的時候,能酌情地調整一番。這每年就都在調整,但像劍南這樣的天府之國,每年調整的余地都不大,不加已經屬于恩惠,張雍這是想減。
如果說張雍是為劍南百姓考慮,想要減輕治下官民負擔的話,那還有些人,就屬于為地方官府謀權爭利。
其中,爭論得最激勵的,毫無疑問,屬于每年地方稅賦留存問題。不只一個道司提出,每年兩成的稅額,實在太少,已經不夠當地行政支出,甚至有些影響到地方的行政運轉。
兩浙布政使王仁贍就舉例,說浙南一些州縣官吏,已經出現拖欠俸祿的現象,官吏們,尤其是基層官吏們,日子不好過。
這顯然是在扯澹,其他地方也就罷了,你江浙地區也叫窮,那其他窮困道州豈不是要炒翻天
在留存稅收這事上,是中樞與地方之間最關鍵的一處矛盾,而面對這些來自地方上的聲音,劉旸與趙普也是感到了一些壓力。
不過,他們的態度也十分堅定,稅收留存屬于中樞的底線,不容打破,這不只是稅額多少的問題,還涉及到中樞權威,涉及到朝廷對地方的掌控力。
政權可以適當寬松,但軍權、財權是要牢牢掌握在朝廷手中,對朝廷而言,這是十分必要的。
何況,僅從開支來講,偌大一個朝廷,那么多官員,那么多勛貴,那么多軍隊,還有各種工程以及天災,這需要的財稅,可比某一道一州的財政壓力要大得多。
當初的財政拮據,讓每一個中樞大臣都記憶深刻,因此,涉及到這方面,自然就觸及到他們的敏感神經了。
因此,趙普是代表朝廷,進行了強硬的駁斥。同樣是從地方上歷練出來入朝拜相的狠角色,趙普屁股底下可不虛,對地方的情況也有深入而透徹的了解。
在趙普看來,想向留存稅收伸手的人,更多的還是為私利,或者地方保護思想嚴重。這個例子絕不可輕開,否則,有一次,便有第二次,財權若動,那早晚其他權力也將受侵蝕,如果是那樣,那朝廷維持了幾十年的制度也將受到動搖,這是不利于國家穩定,當然,最關鍵的影響,還在于中央朝廷的權威。
不過,相比趙普的態度,盧多遜倒是選擇支持地方上的訴求,并不陰不陽地說趙普在政事堂待太久了,不知道地方的情況,應該體恤下情
結果,趙盧之間,又爆發了一場激烈的爭奪,這樣揚州后置桉后,兩者之間有一次嚴重沖突,還偏偏選在這么個時候。
耳聞不如目見,原來傳聞并不只是傳聞,并且,中樞的相權之爭,比他們想象中的還要激烈。進京的道司大吏們,算是飽飽地吃了一頓瓜,而盧多遜的“背叛”行為,也讓劉旸十分不滿。tercss”cear”,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