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海軍的價值再度體現出來,其地位再度得到了鞏固,并且,正式開啟了“南下”的戰略轉型。
過去,不論是海上貿易也好,海軍發展也好,重點都是放在北方的,一者北方有高麗、日本這兩個相對成熟的國家,二者大漢海軍的起源與發展是從北方開始。
但是,時移世易,僅僅高麗與日本,已經不能滿足大漢日益高漲的海貿需求,二者,大漢海軍的內部發展需求,也逼迫著向南轉移。
停留在北方,只是故步自封,而放眼大漢四鄰,唯獨有南洋,是廣闊天地,大有可為。而通過多年的發展,很多人都認識到,南洋那些蠻夷地區,雖不開化,但地方是真好,物產是真香,那些金銀、香料、珍珠、瑪瑙、珊瑚,包括糧食、瓜果,實在是大有價值。只要能成功帶回,那就絕對不虧,大多時候是有的賺的。
并且,帝國子民去做生意,特權是自然的,在大漢可能只是一個黔首屁民,到外面,就是大爺,是人上人。
到開寶二十年,大漢在南洋各地開辟的聚點,其中在地圖上標記有名的就達三十七處,至于那些無名點就更多了。
遠航結束后,郭良平回朝述職,又提出建議,要在三佛齊國的蒲羅中島,建立一個海軍基地,作為大漢在南洋地區的一個支點,籍此掌控南洋商道,維護海上絲綢之路貿易,同時也保護大漢的商民保護,隨時對當地施加影響力。
蒲羅中島是什么地方,劉皇帝本來是不知道的,但比對著地圖,經郭良平的解釋,發現,那就在馬六甲海峽的入口,哪里還不清楚是什么地方,于是,果斷的同意。
劉皇帝是很滿意的,比起那種需要他親自下令,強行推動,這種由下面的臣僚們,根據形勢發展需要,主動提出的方案,他更加欣喜。
不論是遠航也好,還是在南洋設立海軍基地也好,郭良平都是深得圣心,這大概也是劉皇帝那般大方給予伯爵賞賜的原因。
蒲羅中島是三佛齊國的地盤,如今也是南洋土著國家中的一“大國”,周遭不少小國、勢力,都是其藩屬,而依靠著那條東西方貿易的黃金水道,獲利頗多。
大漢提出這樣的要求,顯然是讓三佛齊國難以接受的,稍顯過分的是,漢使提出要求后,所給的補償,只是減免其對大漢一年的進貢。
此事,扯皮到開寶二十年,還沒個結果,三佛齊那邊,始終堅持不同意,兩國關系也難免惡化,甚至影響到下南洋的漢商漢民的正常經營活動。
而朝廷這邊,卻不耐煩了,劉皇帝交代的任務,拖延這么久,他們也是有壓力的。而海軍集團內部,就更加不滿了,見外交途徑解決不了,第一反應,自然是訴諸于武力,而樞密院海軍司,已在制定征討三佛齊國的計劃,積極促進的,仍是郭良平。,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