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西征,除了魏王劉旻以親王之尊掛帥之外,駙馬楊延昭為副帥,同時又以郭儀為行營都虞侯,王申鈞為行營排陣使,向德明為行營糧料使,慕容繼業為壕陣使
從以上用人,就可以看出,這一次西征與以往相比的特殊性。西征行營的主要將帥、要職,都是啟用年輕一代的杰出人才,且個個出身不凡。
劉旻、楊延昭這正副二帥就不說了,郭儀是邢國公郭威的幼子,王申鈞是已故平南公王全斌的長子,向德明是溫國公向訓的長子,慕容繼業則是灤國公慕容彥超之孫、時任京畿都指揮使慕容承泰的兒子。
唯一一個算得上老將的,大概是拜為行營都監的康保裔。當然,此人嚴格得來說,也屬于二代將領,只是從軍較早,少年時便跟隨其父康再遇東征西討,近三十年戎馬生涯,從北到南,又從南到北,屢立戰功,被創數十處,僅以威望而言,西征軍中沒人勝得過他。劉皇帝用康保裔的主要目的,也是讓他為劉旻、楊延昭壓陣。
顯然,隨著老將老帥們的進一步衰老凋零,一些中青代的將領逐漸走上前臺,大漢帝國新一代的柱國嵴梁也在歷史浪潮著崛起。
此次西征,總共動兵五萬余人,安西、河西兩地的邊軍、團練大部被抽調。不是不能征召更多的軍隊,只是后勤上的壓力有些大,再多,就要突破兩地的供養能力。
安西地域雖廣,但歸漢也才十年,過去回鶻、契丹、黑汗以及大漢,甚至是南邊的于闐國,幾方勢力在這片土地上進行了長達十年的拉鋸作戰,被反復摧殘,基本淪為一片廢墟,高昌全勝時期的百萬部民,損失了八成。
直到漢軍西進,方才取得了難得的安寧,但是,十年根本不夠新一代人的長成,恢復重建更是遙遙無期,到開寶二十一年,安西下轄人口,也不足二十五萬,其中,有許多人氣還往返東西的商賈們帶來的。
因此,疲敝不堪的安西,根本無法支撐一場大的戰爭,青壯年勞力稀缺,高昌防御使仆勒費盡了心思,也方才給大軍了五千多丁壯,作為輔卒。真正支撐大軍西進的,還得靠河西。
五萬大軍中,超過兩萬都是騎兵,打黑汗,還是得相輔相成,甚至一定程度上,騎兵的作用更加重要。
為此,朝廷還專門調撥了三千重甲騎兵參戰,就是針對黑汗的近衛重騎。當然,還包括上萬的各族仆從軍隊。
不得不說,征召仆從軍隊作戰,確實是一個節省成本的辦法,一則戰力有一定保障,二則花費相比與官兵較少,朝廷只需要一些錢糧武器,就足以讓他們歡天喜地了。
魏王劉旻甚至直接對那些由吐蕃、回鶻、六谷部卒組成的仆從軍允諾,打下黑汗,任其劫掠,所獲財貨,朝廷只收取一半,以此激勵戰心,讓他們賣命。
這則約定,也果然很合仆從軍上下的心意。過去朝廷征召部卒作戰,主要用于國內戰場,尤其是在北伐之時,更是數以萬計地武裝番騎,但那時候,朝廷的制定有嚴格的約束規矩,畢竟,大漢國土,不能放縱其隨意肆虐。
但打黑汗不同,雖然也能說是大漢自古以來固有的領土,但現實因素不能不考慮。區區黨項人,都難得安穩,更何況立國已久且文化傳統與中國完全不同的黑汗國呢。
想要征服黑汗,收復故土,就需要從上到下,從里到外,對其進行摧毀,而后,再行鞏固。這個過程中,有些事情,是不適合強調紀律的漢軍去做的。,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