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整頓,與朝廷吏治一樣,這是不能放松的,稍一松懈,必是亂象頻出而武德司不是一般的衙署,出了問題,可比朝廷出幾個貪官污吏要嚴重得多”
“陛下明鑒”
“什么明鑒,老生常談罷了”劉皇帝淡淡一笑。
“陛下,所有王寅武私黨之中,有一人如何處置,臣心中遲疑,還需請陛下示訓”李崇矩又道。
“何人有何特殊,讓你特地拎出來說”聽其口風,劉皇帝不禁來了些興趣。
李崇矩稟道“王玄真此人乃是王寅武侄子”
“繼續”劉皇帝輕輕地應了聲。
李崇矩“經臣多方考察,此人雖屬王寅武私人,但為人精明勤勉,干練敏銳,多有見識,在武德司任上,并沒有為奸作惡,相反,多有建樹。不論李繼遷之叛,還是西北亂象,都是他提前所覺,只是不為王寅武重視。”
“如你所言,這倒是個人才啊”劉皇帝笑瞇瞇的“你起了愛才之心”
李崇矩拱手道“此人確實頗具才干,在武德司諸吏職中也是出類拔萃,只是他與王寅武干系頗深,倒也可惜了”
“你這話言不由衷”劉皇帝當即道“你既然開口了,朕怎能不給你一個面子再者,朕用人,何曾看其出身了
用人唯才,這是朝廷吏治根本,武德司更是才干優于德行的地方,哪有那么多顧忌王玄真你要用,那就大膽地去用,朕沒有意見”
“謝陛下”李崇矩聞言微喜,當即表示道“不瞞陛下,臣有意將王玄真放在西北”
劉皇帝眉角稍蹙,很快釋然,意味深長地道“西北如今正是多事之地,也正需干練有為之才啊你替朕給那王玄真帶句話,王寅武是王寅武,他是他,勿慮株連之禍,讓他盡心王事朕自有回報。西北是個舞臺,讓他好好表現,再建新功,朕看著”
“是”聞言,李崇矩暗暗松了口氣。
事實上,對于王玄真的舉薦,李崇矩心里也是很猶豫的。哪怕劉皇帝嘴里說著不在意,但此人畢竟是王寅武提拔的,又是叔侄,關系親厚,王寅武都落得那般下場,對于這種“王黨”核心,劉皇帝心中豈能沒有芥蒂。
然而,左思右想,李崇矩還是打算開這個口,既為武德司保留一個人才,也向劉皇帝表明心跡,他任事為公,絕無私情。
對于武德司的整頓,說到底,還是對王寅武勢力的清算,消除他十年任上的弊病與影響。然而,這么大規模的整頓,本就意味著混亂與不安,武德司上下,也早已人心惶惶。
用王玄真,也是向底下的司吏們傳遞一個訊號,整飭結束了。從李崇矩本心而言,他也不愿意進行這種大清洗式的整頓,搞一刀切,本就是在破壞制度與規矩,若是每換一任主官,都要來這么一場“運動”,那對武德司的發展而言,也不是什么好事。
“既然整頓好了,接下來,就要用心在正事上了”劉皇帝沒有管李崇矩復雜的心思,繼續指示道“西北的亂象,朕已經容忍很久了,如今已然忍無可忍。那里也需要好好地清算一番,所涉之貪官、臟吏、亂民、叛賊、逆匪,需要盡數誅除,澄清出一片朗朗乾坤”
說這話時,劉皇帝是殺氣騰騰的。沉吟幾許,又悠悠“當初拿下西北之時,還是太過容易了,一并接收,留下了太多隱患,積弊至今,致生惡疾。
既然生病了,那就得治,生了惡瘡,哪怕多流點血,也要連同腐肉一并剜掉朕治國這么多年,也明白一個道理,想要長治久安,就不要怕生亂子朕有這個決心,也不怕流血千里”
過去的經驗告訴劉皇帝,大亂之后必有大治,而各地的情況,似乎也證明了這一點。一統天下的過程中,不論是川蜀、湖南、江浙還是兩廣,都發生過大亂,都有過嚴重的清理,但如今,都穩定得很。
迫于西北的特殊環境,過去一直沒有什么徹底的整治,過大的動作,但事與愿違,遺毒至今。導致偌大的西北,成為大漢帝國最不穩定的地區。
本章完
。,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