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劉旸也清楚,趙匡義上位的希望并不大,別說他心中有幾分顧忌,就是劉皇帝那邊,就不會同意,相反,論資歷、論能力、論威望,宋琪的機會要大些。
不過,這些思考,隨著劉皇帝的態度擺出來,只形成一個結論,劉旸想多了。不過,這也不是沒有好處,那就是誰都沒得做,這樣還能更平衡些。
當然,蛇無頭不行,在政事堂亦然,總需要一個能夠拍板做主,抑或協調平衡的角色,這個角色,最適合的莫過于皇帝的,但如今,落在了太子劉旸身上。
這是開國帝王時代的特殊政治形勢造成的,換作任何一個帝王,在正常情況下,可能都不會給太子放偌大的權力。
因此,在趙普卸任的這段時間內,劉旸飽受壓力,也更加小心謹慎了。同時,也更加忙碌了,過去,趙普在時,劉旸就不輕松,如今,把趙普那份職責接過來,才真正發現,趙普這個宰相,也實在不容易。
只有設身處地去經歷過,體會才更加深刻。
政事堂內,回到榆林難民的問題,趙匡義也適時地表明他的態度“容臣斗膽直言,朝廷此前在制定平叛策略之時,對于叛亂造成的諸多問題,包括難民,確實沒有細致的考量。
如今,問題已然出現,自當因時制宜,及時調整,只要大方向不改,具體執行方面可作適當修正。更何況,趙王殿下已經提出了一個可行辦法,戡亂與救民,本是相輔相成,在此事上,不當遲疑,地方上有異議者,當以怠政害民之罪處置
榆林叛亂,自有朝廷解決,關內地方地顧慮,自私小我,應當予以糾彈,如陛下所言,西北也確實需要更為深徹的整改,僅僅依靠糾治貪腐,猶有不足,或可就此事,對西北官員進行一次考核”
聽趙匡義這番論調,即便以劉旸如今的城府,臉上也不禁再度露出笑容。如今政事堂,仍舊難免有地位高下、權力輕重之分,平衡永遠只是相對的。
宋琪這名經世老臣,他的職權側重于整個大漢及朝政的運轉,基本取代過去趙普大部分的實務權柄,趙匡義則主要協助劉旸處理國事,有點“內閣秘書”的意思。
“如你所言,就照此辦理,發一道明詔,通報關內道及關內北部州縣,就難民救助之事,做出安排,這民,必需得救”劉旸恢復了嚴肅,乃至嚴厲“讓都察院好生盯著”
猶豫了下,劉旸又道“給武德使李公也去一道制書”
對于武德司,劉旸始終保持著一份謹慎,但是,用起來,是真好用。
“趙王在榆林平叛,我們卻不可讓此等事務,去分薄他精力”劉旸嘆道。,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