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大部分兵員、糧械的輸送,都是在冬季里完成的,嚴酷的氣候,更加劇了損耗,運輸過程中造成的損耗浪費也極其嚴重。
在朝廷大規模的封鎖平叛政策下,其背后最主要的支撐,就在于各項軍需物資,沒有充足的保障,也就無法執行下去。
僅僅是一個冬季,那巨大的開支,已經讓朝廷這邊感到肉痛了,尤其主管財政的王著、沉義倫這些大臣了。
此前,平叛是政治正確,沒人敢反對,咬著牙也要堅持。而劉昉那邊,也沒有辜負朝廷的信任與支持,兩場與叛軍的決戰,直接打垮了袁、李二叛,榆林的形勢,肉眼可見地轉好。
在這樣的情況下,對榆林平叛適當的調整,在很多人看來,是勢在必行了,再不濟,削減一下榆林兵力,減輕壓力,并非不可成行。有些人,甚至直接考慮起善后事宜,在這方面,過去朝廷也積累了足夠的經驗。
當然,除了財政方面的壓力,還有一些大臣,更加在意榆林叛亂造成的影響,尤其是關內道的民生狀況,越發惡劣,不得不防。
這些聲音匯聚到一起,還是比較響亮的,而是都是有的放失,為國為民。對此,劉旸心中也有所權衡,不過雖與大臣們廷議商討過,并沒有貿然表態,而是收集意見,上報給劉皇帝,聽從圣斷。
在此事上,下面人再積極,鬧騰得再厲害,劉皇帝那里通不過,都是白搭。如今,答復來了,劉旸表現倒也還算平靜,或者說他早有預料。
“這場榆林之亂,即便平定了,朝廷損耗怕是也超乎想象”劉旸輕嘆一聲。
慕容德豐默然,想了想,道“趙王殿下的奏報,既然說三到六月,可徹底平定榆林,解決西北之患,臣以為,可相信其的判斷。”
“四弟的判斷,我自然相信”劉旸很干脆地點點頭,隨后苦笑道“朝中臣工,只能盡量安撫了”
當然,這也是如今劉旸最主要的職責,和協群僚,共治國家。
“殿下明鑒”
“適才臣在殿外見到了秦王殿下”本欲告退,慕容德豐躊躇幾許,還是忍不住開口道。
一聽這話,劉旸便深深地看了他一眼,平和地道“我們兄弟之間,敘敘話罷了”
然而,敘話何必要到政事堂中來就好像聽到了慕容德豐心聲一般,劉旸道“安東缺人,秦王希望朝廷能把榆林難民,遷徙一部分到安東,定邊屯墾,我已經同意了”
聞言,慕容德豐反應過來,沉吟了下,有些言不由衷地道“秦王殿下為安東發展,真是嘔心瀝血,不肯放過任何一個機會啊”
就好像沒有聽懂慕容德豐的暗示一般,劉旸揚揚手,道“此事于國有利,當為必為”
慕容德豐點點頭,沒有再說什么。
慕容德豐告退,劉旸又沉思幾許,沖貼身內侍王約道“去請趙相來”
“是”
這個趙相,指的自然是趙匡義了。很快,趙匡義求見,劉旸也毫不啰嗦,語氣嚴厲地道“榆林亂事已然控制住,那邊局勢暫時不必朝廷憂心,但關內這數月以來的亂象,該進行整頓了”
此言一出,趙匡義當即明白劉旸的心思了,顯然,還記掛著關內那些不和諧的現象,不過,對于這些,趙匡義也同樣看不慣,盤算了下,也覺可以動手了,拱手道“關內的禁制,確實可以適當放寬,那些亂象,也理當整頓”
見趙匡義表態,劉旸露出了笑容“此事,可由趙相牽頭操辦”
“是”,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