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鑒于李煜在大漢文壇士林間的影響力,不是沒人就此表示憂慮,認為這種現象很不好,李煜有借詞言志、以文喻情之意,有邀買人心、博人同情之嫌,可謂居心叵測,需要鎮壓。
提軟禁李煜的有,提廢他雙手的人也有,甚至有直接提議殺李煜的,比如趙匡義。不得不說,若不是劉皇帝實在舍不得李煜之才,也實在不認為他能給大漢帶來什么威脅,以李煜這些年積累的文壇聲望,換作任何一個王朝,都只有死路一條。
李煜的詩詞太過動情,他的文賦也太過深刻當然,除了劉皇帝不針對之外,便是七皇子劉暉向來欣賞李煜的才情,經常拜訪交流,多予維護,幫助李煜抵擋了許多難以招架的明槍暗箭。
因此,雖然劉氏滅了他大唐,但李煜對劉暉還是十分感激的,他本身也是個多愁善感之人,容易動情。劉暉舉辦的明池文會,李煜自然要給面子,并且又作出一篇傳誦東京的桃蘭賦。
當然,關于劉暉與李煜的交好,也是得到劉皇帝首肯的,這也算是安撫江南士民的一種舉措。統一之后,不論是人口、土地,還是經濟、文化,江南都大大地對朝廷做了補充。
而在過去的這些年,也有越來越多的南方人才,開始在大漢政壇涌現。早年的時候,或許不習北制,但等他們熟悉之后,順勢而改,其所能爆發的能量,也是驚人的。
有南方繁榮的經濟做基礎,南方士人的力量,也自然而然得到壯大,而經濟條件越好,就越容易出人才,這也是一個道理。
良久,看得眼睛都有些花了,劉皇帝方才放下手中的桃蘭賦,摸著胡子,裝模作樣地琢磨了下,方才道“劉暉的文章,寫得是越發好了,似乎少了些浮麗,多了些自然。”
以劉皇帝的鑒賞水平,也實在難以說出什么有水平的評論,從其本心而言,只是覺得,這二人怎么長的腦子,怎么能寫出那么優美的文辭來,通篇一千余句,全是駢文,既工整,又不缺氣韻
“傳詔,賜吳公金五十,銀百兩,蜀錦十緞,另外,把郭永平進獻的那盞琉璃燈給他送去”劉皇帝心情很好,沖喦脫道“告訴他,能多寫出一些傳世名作,就是對大漢做貢獻了”
前面一些年,劉暉是不那么安分的,一心邀名爭寵,尤其與南方的一些文臣、降臣走得很近,人也越發浮躁,夸夸其談。
后來引起劉皇帝不喜,敲打一番后,也就收斂了,尤其在周淑妃死后,劉暉也一改過去的浮躁,因為好文,也長于著文,也專注于此道上,浸淫其間。
雖然劉皇帝知道,這個兒子實則還是存在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但也沒有太在意,要完全沒個念想才不正常。
看著這篇新賦,嘴里念念叨叨的一陣,劉皇帝再度抬眼,夏日的陽光還是蠻刺眼的,感慨道“盛夏已至啊”
感受著籠罩在身上的熱量,劉皇帝不自然地扭了扭身體,沖邊上侍立一宮娥道“朕身上癢得很,你來給朕撓撓”tercss"cear",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