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宰相換了一茬又一茬,有些時候,劉皇帝還需考慮大臣們的想法,綜合各方建議,唯獨在樞密使的任命上,從來未和文官們商量。
到如今,不論朝堂如何風云變化,由樞密院總理的軍政體系,總是不動如山的。樞密院,或者說全政管理,早已是自成體系。
當然,為了避免其失控,劉皇帝也是費盡了心機,給其套上了諸多枷鎖,政事堂同樣也多有鉗制,比如在財政以及一些輔助務上,政事堂還是占據著主動權,只是正常時候,不會交惡,出現“府院之爭”。
樞密院的運行,是越發像一座精密的儀器了,軍事政令追求高效,也強大紀律,雖然無法避免出現一些官僚的弊病,但總體而言,風氣還是要好一些的。
從劉皇帝當國以來,雖然大收軍權,約束將帥,把軍隊牢牢置于皇權之下,但實則就像在調教守戶的鷹犬,為了看門護院,因此爪牙依舊鋒利著。
至少,還沒有出現過由文官掌軍的情況,每一任樞密使,都是具備豐富戰爭經驗,并且具備統帥協調能力的大將,這個習慣,一直沿用至今。
懂兵者掌軍,這也是幾十年下來,大漢的軍政軍隊,很少出現大變故的原因之一。至少從表面上看,軍令系統中的腌臜事要少得多,畢竟軍法森嚴,動輒殺頭,比起文官系統,要嚴酷得多。劉皇帝此前便說過,倘若連軍隊都了,那帝國就危險了,因此過去對官民的治理、量刑輕重是有個波動起伏的,而對軍隊,從來都只有一個原則,從嚴治軍,軍法如山。
劉皇帝進入樞密院時,一切都井然有序,不過,他的到來,顯然影響到了正在辦公的僚屬們。劉皇帝則如常,讓他們各歸己職,不要管他,然后便直接前往去找潘美。
樞密院地方是很大的,公房也多,換做不熟悉的人,亂入是會迷路的,當然更有可能是被當作奸賊抓起來,擅闖樞密院,也是殺頭之罪,即便受令前來的軍官職吏,也是不敢亂走亂動的。
一直到軍令房,收到消息的樞密使潘美這才匆匆趕來,一臉嚴肅地拜道“臣接駕來遲,還請陛下恕罪”
“免禮”劉皇帝輕笑道。
溫和的態度難得地在劉皇帝老臉上重現,但現如今已經沒人再敢當真了,潘美應付起劉皇帝,也明顯更加小心了。
“潘卿,自你回朝就任樞密使,朕還沒來看看你,今日得空,過來逛逛”在潘美的陪同下,劉皇帝緩緩步行,嘴里輕松道“不過,你曾久任樞密副使,如今回朝扶正,這樞相差事,想來也應當難不倒你吧”
“多謝陛下信任有陛下威德照拂,一切尚好”潘美答道。
入內,落座,奉茶。大漢樞相平日里喝的茶,顯然是上品,味道是真不錯。放下茶盞,劉皇帝看著潘美,問道“近來各地還算安分吧可有邊情可有動亂”
對此,潘美心中琢磨著劉皇帝的來意,面上卻不動聲色,利落地回答道“回陛下,只有安東、劍南發生了少許騷亂,當地駐軍,已然出動平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