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錢勾結就是一個客觀規律,仿佛就是真理,任誰也違背不了,控制不住。不少密州官吏,收了好處,與那些黑灰色勢力沆瀣一氣,甚至于,密州官府還需要他們幫忙維持治安。
否則,已經超過現有州、縣衙門管理極限的人口,也根本管不過來,畢竟沒有升格的密州,官府各類屬吏嚴重不足,在這方面,朝廷做過明確限制。
不得已之下,密州、膠西官府,在原本的職吏體系下,又設置了一些“編外人員”,翻譯為“臨時工”,用以輔助管理。
而這些不在編的職位,雖然在官府眼中,不算什么,甚至是可以隨時舍棄的棋子。但這些職位,卻得到了密州地頭蛇們的追捧,即便是臨時工,那也是披著官皮的,對于一般的江湖草莽、黑惡勢力而言,也是實實在在的權力,甚至是洗白上岸的機會。
何況,普通的黔首氓民懂得什么,他們只認官身,也往往軟弱地屈從于暴力與強權。官府的當權者們,有自己的親舊需要照顧,地方的鄉紳郡望以及那些商賈,也需要安排些自己人,方便做事,這些勢力勾搭在一起,可想而知過去的密州地方究竟是什么情形。
有官府做后臺,掌握著執法權的那些“臨時工”,自然是肆無忌憚,對普通工商農民,是想怎么拿捏,就怎么拿捏。
密州的污濁情況,甚至流出州內,傳到道司,河南道按察司當初迫于輿情,還對密州官府進行過一次治理,拿下了一些州縣官員,但治標不治本,風波一過,時間一久,便故態復萌,即便作風有所收斂,但本質并沒有多少改變。
地方勢力勾結在一起,是極其頑固的,對朝廷不敢反抗,面對打擊也沒有太多強力的反擊,但朝廷想要根除他們,同樣是不可能的。而作為朝廷代表的官僚,又往往受不了誘惑與威脅,與之勾結。劉皇帝所深惡痛絕的那些景象,在密州尤其突出。
因此,當劉皇帝爪牙伸向地方道州之時,在河南這邊,密州就是一個重點打擊對象,武德司的專使王疆,更是下了狠手。
作為大漢北方第一大港,膠州港還是比較受矚目的,武德司也不可能沒有絲毫察覺,只是過去他們的重心在于國安監控,吏治只是其中極小的一部分。若是把精力都放在地方的這些蠅營狗茍上,那武德司恐怕就干不了其他事情了。
何況,過去的密州,雖然弊病叢生,罪惡重重,但表面上確實呈現出一派興旺繁榮、茁壯發展的景象,官府的權威很足,朝廷的統治很鞏固,這是超過武德司甄別標準的。
不過,這一回,在劉皇帝意志下,武德司自然也轉移工作重心,全心全意為劉皇帝的吏治澄清運動服務,把精力都放在反貪除惡上來。
王疆也是前武德使王寅武的族侄,原本也是受了牽連的,不過等王玄真意外崛起,獲得劉皇帝信任,拜為武德使后,王疆也跟著死灰復燃,后被任命為武德司河南道都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