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你此行,是大有收獲啊”聽其有些動情的感慨,劉皇帝道。
“不得不說,臣是大開眼界”劉昀道。
“那可要好好聽聽你的見聞”劉皇帝笑道,又轉向劉文海,沖其招招手“文海,近前來,讓我看看”
“是”聞言,劉文海立刻起身,走至劉皇帝面前。
劉皇帝也站起來,打量著劉文海,這個晉王長子,如今也還不滿十六歲,但經過風浪的打磨,明顯多了幾分與年齡不相襯的成熟,甚至隱隱透著一股野性。本是迅速成長的年紀,兩年半的時間,劉文海長開了不少,樣貌上也有不小的變化,但明顯更加英武,作為長輩,見之實在令人欣喜。
“陛下”終究只是個少年,面對劉皇帝的審視,劉文海也不僅局促地喚了聲。
而一聽這稱呼,劉皇帝便不樂意了,道“這是誰教給你的稱呼,祖父、爺爺、大父都可以叫,就是別向你的父叔們學,一聲陛下太冷澹,也太生疏了”
劉皇帝像個怨婦一般抱怨幾許,見狀,劉文海這才微低著頭,輕聲喚道“祖父”
聞言,劉皇帝這才露出了滿意的笑容,伸手比劃了一下,道“長高了啊這個頭,已經超過我了身體也結實了,壯了”
看劉皇帝像挑寶貝一般評價著劉文海,眼中掩飾不住喜愛,劉昀也笑了,道“陛下,文海這孩子可以,少年英雄,多謀善智,文武雙全。西使途中,表現不可謂不突出”
“哦”聽劉昀這么說,劉皇帝立刻興趣大增,不禁再打量了劉文海一眼,道“我家又出現一匹千里馬了看來,你們此番出使,確實有不少的經歷啊給朕說說看”
提及此,劉昀面上流露出一些回憶之色,道“還是在波斯之時,我們拜訪他們的國都巴格達,盡興貿易的同時,與之建立關系。波斯的哈里發,對我們很歡迎,熱情迎接,只是后來,出現ys教徒沖擊使團,甚至他們的一些貴族、軍隊也表現惡意。
還是文海,見勢不妙,果斷勸臣離開,在他的謀劃下,我們闖關奪寨,在波斯人未徹底反應過來之時,順利回到船隊,與致遠伯大軍匯合”
劉昀說得簡單,但其中的風險與危急,卻也不是那三言兩語就能詮釋的,而劉皇帝也明顯察覺到了。畢竟,從異域他鄉,人生地不熟,一個充滿惡意的國都都城成功逃離,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甚至不是什么浪漫傳奇的故事,那是步步危機,幾乎在刀尖上起舞。
察其中異樣,劉皇帝凝眉道“怎么回事你們是大漢使團,那些波斯人,竟敢不顧禮儀邦交,對你們動手”
聞問,劉昀嘆道“根本原因,還在于大漢與黑汗國的戰爭自六弟西征以來,黑汗國便不斷遣使,到波斯地區求援,大肆污蔑大漢,傳播大漢的威脅,以宗教戰爭的名義,鼓動波斯地區的ys教徒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