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這些想法與見解,在垂拱殿有同你祖父說過嗎”等劉文渙侃侃談完,劉旸略顯關切地問道。
小心地望了劉旸一樣,劉文渙搖頭道“未曾”
“為何”
劉文渙略顯遲疑,猶豫片刻,還是決定實話實說,垂首道“西征不只是六叔與安西將士建功立業的大事,更是祖父一力支持的,兒雖有些看法,卻也不敢狂言造次”
“那又為何要對我講”劉旸淡淡地道。
自然獲取過一些消息,太子對于安西用兵,是持保守態度,存保留意見的不過,這話就不敢直接說出來了,否則逢迎之舉就顯得太露骨了。
稍微琢磨了下,劉文渙說道“祖父只是簡單過問兒西行之旅中的經歷見聞,并未以安西軍政考校”
聞言,劉旸若有所思,輕嘆道“乳臭未干,如何能咨之以軍國大事”
不知為何,聽到劉旸這感慨,劉文渙心中沒來由地產生了一股強烈的恐慌感。望著劉旸,劉文渙躬身拜道“爹,是不是兒說錯了什么”
迎著劉文渙緊張而關切的目光,劉旸嚴肅的面龐柔和了些,平靜地說道“沒有”
停頓了下,劉旸又沖劉文渙娓娓道來“你所言,有片狹之處,也有可取之處,非無的放矢,思之是有幾分道理的
西征以來,朝廷確實付出了沉重代價,西北的百姓也確實受苦,官兵民皆已疲憊不堪,這些都是事實。
但是,看問題不能僅著眼于表面,你祖父難道不知安西遠征給朝廷帶來的負擔碼朝廷諸公不知嗎
都知道但為何還是要西征那是因為你祖父雄圖遠略,早已超乎于當代,他是為了打破千年以來中國統治西北的局限,是為了大漢西北之永固
百年大計,豈因一時之困難而卻步”
說到這兒,明顯發現劉文渙的表情凝重了許多,劉旸繼續道“你祖父的考量,未必能說服天下所有人,朝廷上下心懷異議者也不是一兩人。
你是天家皇孫,是太子之子,同樣可以不贊成這樣的政策,但若是連基本的認識了解都做不到”
劉旸說這話時忍不住搖了搖頭,而劉文渙明顯感受到父親隱隱流露的失望之情。少年意氣,尤好面子,此時面對劉旸,劉文渙有種無地自容之感,低著頭,面紅耳赤地道“是兒見識短淺,未明祖父之遠略”
見狀,劉旸擺擺手,正起身體,沖他微笑道“也不必過于介懷,看得出來,此次西行,你收獲不淺。
至少我在你這個年紀時,可沒有萬里之行的經歷,腳踏實地去縱覽大漢江山的無限風光。還是你祖父說得對,皇子不能久養于宮中,需要多出去走走看看”
聽劉旸這般講,劉文渙好受了些,表情逐漸恢復正常,拱手道“爹的教誨,兒謹記在心”
“這一趟出行,辛苦了,好生歇息一番,多陪陪你娘親”劉旸抬手揉了揉太陽穴,一副疲憊的模樣“至于回宮后的安排對了,你自己有什么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