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煦封王已經很多年了,但王與王是不同,到如今,才是他真正作為一個君王,頂天立地,一言九鼎,調理數千里國土陰陽,掌控數十萬百姓生死。這是格局的升華,是境界的提高。
一騎奔出,銀鞍白馬,黑甲紅袍,蹄腳催得急,一路直奔檢閱臺,飛身一躍,高聲道“啟稟大王,三軍列隊完畢,請大王校閱”
看著威風凜凜、一臉英雄氣的劉文淵,劉煦沉凝的面上流露出少許欣賞之色,手一抬,開口道“開始”
“是”
既是閱軍,劉煦自然也著一身戎裝,兜鍪上系旄尾象征著高貴的王權,緩緩走下檢閱臺,早有御者牽來駿馬。劉煦滿面肅容,一絲不茍地登上馬背,只是動作顯得有些吃力,劉文淵見了,有心上前幫忙,被他一個眼神拒絕了。
好一會兒,在劉文淵的陪伴下,在眾目睽睽之下,劉煦開始了他作為安東國王的第一次閱軍,也是他這一生第一次作為主角檢閱軍隊。
城郊的空地上,旌旗在飄揚,朔風在怒吼,戰馬在嘶鳴,安東的將士們在向他們的大王山呼,走過每一道軍陣,感受到那熱烈的“萬勝”吶喊,劉煦兩眼也不由滲出少許晶瑩。
接受校閱的三千軍,全是自安東諸城選拔的精騎,都是多年從軍,訓練有素,且具備實戰經驗的老卒。清一色的黑水健馬,內著絲襖,頭頂皮帽,更名不換裝,依舊是大漢鐵騎的英雄氣貌。
這三千軍,幾乎可以看作是當下安東軍隊的基石,三千里安東河山固然無法靠三千騎來拱衛,但這些將士,卻是骨干,也是劉煦計劃的往后安東軍隊發展強大的基礎。
不消片刻,檢閱完畢,劉煦拍馬回臺,下馬落座。到此時,劉煦的情緒仍未徹底平復下來,當然,可不是因為這三千將士帶來的震撼,而是在想,為一安東王尚且如此雄壯,那大漢天子呢
每思及此,劉煦的心臟便不由生出一陣絞痛,幾乎窒息的那種,他心里很清楚,他是徹底沒有機會了,此時的安東國又何嘗不是劉皇帝給的一種安慰呢
心頭的苦澀,無人可訴,只有劉煦自己暗暗品味
緊跟著的,是一場演武秀,除了軍陣聚散、沖鋒等戰術演練,還有三十名勇士進行騎射武藝比拼。
隨著演武的進行,檢閱臺上的劉煦,精神都不禁有些恍惚,目光則緊緊望著在陣前指揮的劉文淵,始終未曾離開。
劉煦身邊侍候著的安東文武,足有二十余名,半數是經由劉煦親自提拔的幕佐,半數則是勛貴子弟,并且以劉煦的親戚為主。而其中最為顯赫,堪稱為安東國柱石的,乃是耿、白、劉三家,這也是安東國的三大家族。
耿氏自不用說了,那是劉煦的母族,從他出生開始,整個家族的興衰榮辱便寄托在他身上,是最不可能背叛劉煦的人。
耿家也爭氣,幾十年都沒出過什么爛事,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劉煦在安東肇業,耿家也是全力支持,整個家族的力量幾乎全部轉移到安東。
劉煦的舅舅耿重恩已經亡故多年,如今耿氏當家的乃是其長子耿繼勛,這是從小便追隨在劉煦身邊的死忠,也是如今安東國主持政務的國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