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的,是劉旸對兩方“主力成員”的敲打,罰俸的罰俸,奪權的奪權,降職的降職。如此一來,眼見皇帝是真的主意堅定,不欲立儲,雙方這才消停罷戰。
但是,“元年奪儲”這場風波的影響,卻在不斷擴散蔓延,幾乎貫穿整個雍熙朝,只不過,后續的斗爭,不再像此次這般當面鑼,對面鼓。當然,明爭轉為暗斗,刀光劍影,冷槍暗箭,最是傷人,各種鬼蜮技倆,也層出不窮
就當時而言,便已然影響到朝局。首先,宋白謫遷青州之后,繼任人選,初擬為趙匡義舉薦的吏部侍郎賈黃中,最后被劉旸否了,改為前開封府尹劉繼昌。
劉繼昌可算是因禍得福,因為“延康街事件”引發的后續惡劣影響,他可被劉旸冷落了一段時,上,上不去,退,又退不回。平調洛陽府,也算是不幸中萬幸,至少還加了個內閣大學士的頭銜。
趙匡義沒能如愿,慕容德豐同樣吃了個不小的癟,首先賈黃中這個“趙黨”沒能趕走,同時他提議的以符昭愿繼任遼東布政使,最后也沒能通過,劉旸最終選擇了河南布政副使鄭起,以其在河南稅改的突出成績。
顯然,不論什么理由,趙氏、慕容氏兩家都沒能討得了好,都迎來皇帝的強力敲打。
不過,趙匡義卻沒有想象中的失落,事不成固然讓人失望,但同樣的,他從皇帝態度中更加清晰地捕捉到了那絲遲疑,而這份遲疑,便是劉文渙與趙氏的希望。
后續的事情,似乎也佐證了這一點,劉旸對三個皇子同時賜爵,晉劉文渙汝陽郡公,賜劉文濟臨淄郡公,賜劉文澎太原郡公。大概是覺得只封三個兒子不太好看,劉旸又順帶給幾個皇弟加了爵。
雖然太原郡公明顯重于其余兩個皇子,那畢竟是大漢的龍興之地,但哪怕有所偏向,三皇子、三郡公也恰恰說明了皇帝劉旸的猶豫。
而綜整個過程,劉文濟都是個小透明,幾乎沒有人關注他、在意他,他與其母蕭莊妃也如常保持著低調,連看熱鬧的心思都沒有,最后,倒白撿了一個臨淄郡公的爵位。
“太子之爭”的折騰,同時也讓劉旸有些心累,從柩前繼位不到一年的時間,朝廷內部是幾番風波,還都不小,等當上皇帝,他才真正發覺,大漢帝國的這些權貴們,究竟有多少的“活力”,究竟能多折騰,折騰起來又究竟有多厲害
劉旸只想維持一個穩定的環境,把心思用在治國上,踏踏實實地匡正世祖皇帝留下的一些弊病,為國家、為百姓做些實事,但是,實在太難了。
劉旸終究不是世祖皇帝,一旦不愉,能夠隨時掀桌子,并且承受那種破壞規則的反噬,但劉旸顯然不行,便是有那個權力,也沒有那個魄力,骨子里就不是做得出那種行為的人
當然,在過去的半年時間里,劉旸的皇位還是越坐越穩,權威也在時間的流轉下逐漸樹立,對中樞權力與人事也做了進一步的調整。
魯王劉曖被他拜為中書令,主掌全國政令,必須得提一句,綜世祖皇帝一朝,都沒有人擔任過中書令一職,過去以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就已經是政事堂宰臣了,可見劉旸對劉曖的看重。
事實上,劉曖作為皇室代表,居政事堂一席,就是對外廷的一種平衡措施,不管是當初的世祖皇帝,還是如今的雍熙皇帝,都樂于這樣的手段。
并不期盼劉曖能夠什么突出的作為、卓絕的政績,但只要他占據著那個位置,就已經發揮著作用。
但是,今日劉曖卻突然來向皇帝請辭,劉旸哪里能夠接受,并且第一時間就懷疑起個中緣由。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