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熙六年春二月,林邑國,金蘭州。
兩山環抱的金蘭灣內,與平日里不同,往來的商船都被限制,航線空出,保證港灣的進出通暢。
海港邊,旌旗獵獵,鼓角爭鳴,大量士兵列隊于此,等待出發,尤其是居中的三千甲士,個個身穿精良甚至奢奢華的鎖子甲。
這是整個林邑國軍隊的精華,整個封國最強有力的保障,林邑王劉曙花費了足足十年時間,方才打造出五千人馬,如今一次性派出六成。
而其余部隊,主要由三部分構成。其一乃是林邑國的下屬州縣地方軍隊,其二則是由大漢商民組成的義勇,當然也少不了由當地土著組成的仆炮從灰,零零總總加起來,足足超過兩萬人。
這樣規模的軍隊,于時下的林邑國而言,組織起來也絕不輕松,說是窮兵黷武也不過分。而空巢而出的行動,所謀者必大。
萬眾矚目的高臺上,劉曙一身紅袍,頭頂王冠,神色肅重將手中王劍交給世子劉文演,道“我兒,國中兵馬盡付你手,小心行事,盼你凱旋”
“是”劉文演年輕的面龐上只有從容,單膝跪地,雙手接劍,慨然立誓“請大王放心,臣此去,必取河洲之地,不破真臘,誓不還師”
言罷,劉文演站起身來,拔出那柄當年劉曙就國時由世祖皇帝賞賜的王劍,由精鋼經過千錘百煉的寶劍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緊跟著“必勝”的山呼聲響徹整個金蘭港灣。
隨著“登船”的命令下達,在各軍長官的率領下,出征將士陸陸續續,魚貫登船,近兩萬人,連帶著后勤物資,花費了半日多的時間,方才結束。為了這次出征,林邑國這邊,是把老本都搭上了,不只精兵,所有大船、堅船都用上了。
主艦上,一身戎裝的劉文演臨樓憑欄而望,目光始終凝視著劉曙所在,以一種堅定而自信的語氣道“劉珙,此番出征,定要功成”
“世子放心,真臘軍隊即便有所防備,其主要力量還是得用在抵御北方的朝廷大軍。我軍此次出擊,乃是致命一擊,真臘國是抗不住的,從襲擊安南開始,就注定了其失敗之結局”
在劉文演身邊,是一名比他大不了幾歲的年輕將領,也是林邑國中軍副將劉珙,此次出征的兵馬總監。
劉珙本是楚國公府的家奴,但是打小聰明伶俐,為人處事都十分干練,一直到劉曙封國林邑,帶著家當南下打拼,本就精明強干的劉珙就迅速出頭了。尤其是,他表現出的在軍事上的才能,不管是訓練、指揮還是作戰,都叫佼佼眾人。
18歲時,就開始受到劉曙重用,開始獨立領軍,彈壓各地部族,建立實際統治。
在林邑封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安南道對南部地區的統治,都只是一種名義上的,實際占據地方的,還是原占城國的貴族、官員、部族首領,這種情況,到劉曙封國之后,也是如此。
因此,世祖雖然把地方封給劉曙了,并了不少的支持,但要建立一個真正有效的統治,還需一個過程。
這個過程,必然伴隨著刀兵與流血,劉珙在其中,做出了突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