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倆對視良久,沉默良久,最終,還是由劉旸率先開口,以一種悵然的語氣道“朕知道,這三年來,你受委屈了”
這個秋夜,劉文渙在劉旸這兒待了很久,父子倆秉燭長談,這是三年多年,父子倆第一敞開心扉聊天,也共同面對當初那件誰也不愿意提起的往事、丑事。
劉文渙的心結顯然沒那么容易打開,但在這個秋夜,他哭了不止一次,過去三十多年都沒流過這多的眼淚。
就在翌日,劉旸下詔,封皇長子劉文渙為安南王,幾乎將整個安南道封給他,同時賜予的,還有當年他率軍奪取的真臘四州。至此,奠定了中南半島上三王共食的格局。
北真臘那四州就不說,關鍵在于安南道,過去三年,在寇準的經營下,發展還是很不錯的。顯然,這是一項大方的分封,對于長子,劉旸還是很愛護的,這也幾乎是劉旸皇帝生涯中唯一一次私心蓋過公理。
淀山湖,地處蘇、秀、上三地交界處,在冬季到來之前,由王玄真陪伴著,皇帝劉旸親臨此地。
佇立湖畔,任由湖風吹得白須飄揚,劉旸注視著湖水,默默地傾聽著王玄真關于他當年開鑿新塘,勾連三江一海的計劃,并把當年對趙王劉昉的一番說辭輸出給劉旸。
而對于此事,劉旸認可其態度與眼光的同時,也表示道,人的一生有窮盡,有些事情是做不完的,只能留給后人
雍熙十三年的南巡,大概是劉旸出巡最長的一次,前前后后,在南方待了一年多,自江浙而下,經贛閩粵,從兩湖北上還京,和世祖晚年一般,親自用雙腳丈量南國江山、無限風光。
同時,這也是劉旸人生最后一次出巡,回京之后不久,便臥病在榻。
雍熙十四年冬十月,大漢帝國第三任皇帝劉旸不無遺憾地走了,病逝于洛陽紫微城千秋殿,享年五十七歲,廟號太宗。
整個雍熙時代,在一個君主專制的國度里,是一個堪稱輝煌的時期。在世祖的基礎上,由劉旸進行總設計,使大漢制度進一步完善健全,解決了一系列由世祖之政引發的各種政治軍事、經濟民生問題。
大漢的政治,也由雍熙王朝開始,政治趨于理性和諧,生產力持續提升,經濟高速發展,社會穩定有序,文化燦爛繁榮
劉旸走了,走得略顯突然,但留下的,是一個趨于巔峰的中央帝國,一個創新于前代,充滿活力的王朝。而經過整個雍熙時代的苦修內功、恢復發展,劉旸留下的家底,比起世祖駕崩時,還要雄厚得多。
而接收這筆家產的,毫無疑問,乃是19歲的太子劉文澎,在一干雍熙老臣的擁戴下,劉文澎繼位于垂拱殿,大漢帝國再次迎來一位少年天子。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