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要緊的決策,或許在皇帝與宰相們的閉門會議中早就定下來,甚至在崇政殿內,就有基調了。召開那么一場會議,更多只是為了名分與大義,顯得更孚人心罷了。
而在廣政殿的御前討論上,最終形成的決議就兩條。一是進一步明確“對漢民買賣”非法貿易的犯罪性質,加重量刑,加強打擊,并在接下來要求各地官府尤其是沿海官府,對相關事務進行整頓,保護大漢子民。
這,當然只是一種政治態度,乃至宣傳口號,畢竟,只要能夠正常進出口,只要利潤依舊高昂,就永遠少不了以身試法者。同時,真要進行有效打擊,僅憑朝廷一道詔令,靠地方官府自覺,那是遠遠不夠的。
第二點,則是要求安東國那邊,必須就此事,給朝廷一個交代。逾二十萬的大漢子民,被當做貨物販賣到安東國,簡直駭人聽聞、天理不容為了展現朝廷對此事的憤怒與重視,劉文濟甚至遣理藩使蕭景親自去綏化宣詔。
以安東在帝國布置的眼線,尤其是京畿之內,即便遠在綏化,也算是耳聰目明。甚至于,早在夏竦上奏之初,安東王劉文淵便已經收到了消息,跑安東航線的人口販子可不只被夏竦逮住的那十幾家,其余人等在凜冬降臨后是迅速躲避抑或是逃亡能帶給他們溫暖的綏化城。
對此,劉文淵起初的態度有惱怒,但并不怎么當回事,并且在他看來,也實在不算什么大事。只不過,因為影響到安東這邊,予以了一定關注。
然而,隨著輿情愈演愈烈,尤其是朝堂之上的聲討越來越尖利,劉文淵便開始意識到不對勁了,但是,他依舊沒什么動作,甚至連一些來自京畿的“關心”與“疑問”,都沒有回復,只是默默觀察、審視著局勢發展,甚至有種看戲的意味。
因此,廣政殿御議的決策一出來,就以飛一般的速度,傳向安東了,然后綏化王宮內,劉文淵暴怒了欺人太甚
針對這件事,劉文淵也緊急召開了一場安東軍政上層會議,那些與人口買賣的安東權貴悉數到場。然后,安東高層也是群情激奮,怒不可遏,大罵夏竦奸賊,甚至影射皇帝昏庸。
在安東權貴們的眼中,干人口買賣的,又不只他安東一國,南洋諸國,那才是最大的輸出地,海外那些封國在這方面可更不知收斂。
然朝廷其余諸國,都是不問不打,偏偏沖著安東來,如此機心意圖,可謂昭著幾十年以來,朝廷對安東都是偏見頗多,屢有打壓,過去尚有收斂,如今卻是連裝都不想裝了,真當安東是泥捏的泥人尚有三分火氣
于是,議政會變成了一場訴苦大會,什么陳芝麻爛谷子的事也都被“記性好”的安東權貴們給翻出來了。在很多安東權貴的觀念里,他們是奉世祖之詔命、響應朝廷開拓實邊之號召,方才前來安東這苦寒之地。
幾十年兩三代人的辛苦經營,方有所成果,日子才剛剛好過,朝廷便如此設阻。他們祖輩是帝國元勛,他們也為帝國東北之鞏固與穩定嘔心瀝血,向使沒有他們,東北不知有幾多蠻叛夷亂
不過,抱怨歸抱怨,真讓他們將口嗨化作實際行動,也還不至于,遠沒到那一步。倒是安東王劉文淵,通過這么一場會議,小小地試探了下安東上層的態度,在應對朝廷打壓的事情,大伙心思還是基本一致的。這么多年了,愿意留在安東的,并且發展到擁有當下權勢與地位的人與家族,心肯定是向著安東的。
而安東高層會議得出的結果是,安東該強硬些,不是你占著朝廷大義,就可以對安東予取予求,搓圓搓扁。安東國,是世祖皇帝欽封的王國,不是太宗,更不是你劉文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