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當潘美提出要借用平塹軍時,劉皇帝直接同意了,他本就有意加強南征的實力。
“另外,臣希望能增調一部分軍械,尤其是火藥、火箭!”潘美又請道。
經過多年的開發試用,火藥在戰爭中的運用,也逐漸成熟起來了,但是,朝廷管控也十分嚴格。當年平粵之時,粵軍曾驅逐象兵對抗漢軍,潘美就是憑著分撥的火箭大破之,并一舉突破防線,打到番禺城。
聽其言,劉皇帝想了想,一個大方的姿態:“這些具體事務,你可與樞密院及兵部商議,朕既決定出兵,朝廷也必定全力支持!”
“謝陛下!”潘美再度鄭重道:“臣必定剿除不臣,收復安南,以報陛下知遇之恩。”
“好了!軍略之事,你可自主!”劉皇帝灑然道:“你既然幾度提到那丁部領,說他是個梟雄人物,那么,朕希望有朝一日,能在東京看到此人腌制好的人頭!”
“是!”
“你看看!你久鎮外方,難得還朝,本想讓你放松放松,這一談國事,就停不下來了。”劉皇帝笑了笑,隨和道。
這一次,倒也沒有讓潘美陪他一起睡覺。潘美也急于正事,又與劉皇帝交談幾許,就告退回東京拜訪樞密院、兵部二衙門了。
劉皇帝呢,面上泰然,心中呢則還在為對安南用兵進行思考。心中的唯一的疑慮,只是覺得,南北同時用兵,是不是太頻繁了,托大了?
在軍事上的態度,劉皇帝向來是謹慎持重的。不過,仔細想想,以當下的大漢,也有托大的資本,夏綏早處包圍之中,至于安南諸使君,那是什么臭魚爛蝦?
當然,因為同意潘美南征,劉皇帝還有一件略感頭疼的事。那就是,王全斌那邊又得費一番功夫安撫了。王老將軍在西南磨刀霍霍,有已很多年了。
雖然因為天寶年間大唐與南詔之舊事,對于南征大理之事,朝廷中贊同的人并不多。不過,對自己地位際遇不滿足的王全斌可沒那么多顧忌,他就指著滅掉大理,為自己正名,加官進爵。
討伐大理,難度自然是有的,最大的麻煩,也就在于地理限制。不過,這點麻煩,對準備多年的漢軍而言,并非不能解決。
更重要的,這些年大理國內的形勢,也不是風平浪靜。比起安南那邊情況要良好一些,然而段氏王權旁落,諸氏貴族崛起,勢力膨脹,掌握朝政,尤其是高氏。
大理也不是個權力集中的國度,國力既不強,內部也非鐵板一塊,想要僅靠著地理的優勢,就守住國家,也是艱難的。王全斌已經幾次上表劉皇帝,說他的進兵方略。
在王全斌看來,也無需剿盡大理所有的城郡,只要攻下其首府中羊苴咩城以及幾個重要的郡府,那么其他的府、鎮、部、族,可傳檄而定,望風收降,再推行土司,可定西南,不會像朝中有些人顧慮的那般,熬師日久,勞民傷財。
甚至于,王全斌連進兵的路線,都偷偷地規劃好,密奏劉皇帝了。王全斌已經快六十歲了,有一封奏章就對劉皇帝說,他怕再老幾歲,就無法再替陛下平定西南了......
如今,先著手解決定難軍,又要對安南動兵,可想而知,消息傳開后,王全斌會多激動。但是,朝廷怎么也不可能與此同時再于西南用兵,沒辦法,只能再繼續壓著老將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