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家,能到齊的都到齊了。”
“有多少人。”
王生看著趙猛集結起來的人。
“五十六人。”
五十六個。
人數與王生預計的差不多。
不過
趙猛的人雖然是從尸山血海中殺出來的,但是他們的模樣可不見得好看。
看著裝扮,就像是雜牌軍一般。
額
或許把他們稱作是雜牌軍,都有點侮辱了雜牌軍這個詞了。
不過
王生也沒有小覷這些人。
在這個時代,州郡兵基本上就是他們這個樣子的。
雖然模樣不好看,但常山郡的州郡兵,想來與其他地方的州郡兵有很大的差別才是。
畢竟他們是從血與火之中成長起來的。
王生看著趙猛,輕輕點頭。
“那便出發罷。”
王生現在是要爭分斗秒。
兩個時辰,這是太子宮能夠給他的時間。
一行人,很快從桃柳園朝著南營的方向去了。
西晉軍隊分為中軍、外軍和州郡兵,中外軍全部兵員都來自軍戶。
中軍直屬中央,編為軍、營,主要保衛京師,有事出征,兵力不下10萬人。
駐防城內宮殿宿衛、宮門及京城宿衛為宿衛軍。駐防京郊,有事出征為牙門軍。
中軍統帥為為北軍中侯或中領軍。
外軍為中央直轄的各州都督所統率的軍隊,都督一般由征、鎮、安、平等將軍或大將軍擔任。
南營駐扎的,可以說是駐防城內宮殿宿衛,不過卻是太子左右前后四衛率。
人數有兩萬人。
也就是一衛就是五千人。
至于護衛京都的中軍,則是在北營。
不知道是不是晉武帝有意的原因。
南營是在洛水南岸,距離洛陽城郭,只有十里不到的距離。
而北營乃是十萬中軍禁衛駐扎的地方,北營所在地乃是河陰,河陰距離洛陽,有二十五里。
十里地,若是尋常速度來說,一個時辰估計才能走過去,但王生之用了不到兩刻鐘,甚至還不到。
南營近在眼前,但是宛如一座小型城堡的南營營門,此時確實緊緊的閉合著。
“去叫門罷。”
王生示意身側的趙猛,趙猛顯然是很配合的。
“太子使者到此,南營諸將還不快快出來迎接”
趙猛人看上去燥,聲音更是洪亮。
這聲音,雖然不及張三爺的怒吼長坂坡,但還是震得王生耳膜微痛。
“太子使者,可有證據”
王生將太子的詔書還有令牌拿了出來。
“太子詔書,太子使者令牌在此,可有假”
城墻上站著的看起來是一個校尉。
晉代的兵制是以二與五的倍數為計算。
最基礎的單位為伍,即每五個人有一個伍長;兩個伍為什,每十個人有一個什長;五什為隊,每五十個人有一個隊率。
兩個隊為一屯,每一百人有一個屯長;兩個屯為一個曲,每兩百人有一個軍侯;兩個曲成一部,每四百人有一個軍司馬。
通常每五個部為一個營,即為一獨立的作戰單位,通常統軍者乃將軍或是校尉。校尉到底統領多少個部并無常制,就明確的定義而言,校尉其實只統領一部四百人。
漢書衛青傳顏師古注“校者,營壘之稱,故謂軍之一部為一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