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戎變得正式一些起來了。
接過王衍手上的信件,王戎拿在手上仔細端詳起來了。
越看下去,王戎的眉頭就皺得越深。
“我原以為東宮的事情,還沒有到那種程度,但現在從太子妃與你的手書看來,事情確實到了很是嚴重的地步了。”
王衍重重的點了點頭。
“若說之前我能腳踏兩條船的話,如今,在兩條船相撞之時,我便必須要上其中一條船,但是,我不能確定哪一艘船會沉沒,哪一艘船能夠在最后勝出。”
王戎表情頓時玩味起來了。
“尚書令的意思是,征求為兄的意見”
王衍重重點頭。
“估計你早有決斷罷”
對于王戎的這句話,王衍也不否認,當即侃侃而談起來了。
“太子畢竟年輕,況且,先帝走得也有些年頭了,那些托孤老臣,走走的,死的死,剩下的,也都是中宮的人了。”
“夷甫是要在中宮身上下注”
王衍卻是輕輕搖頭。
“不。”
他現在的眼睛確實明亮非常。
“我現在是那一邊都不下注。”
“你就在邊上看著。”
“看著邊夠了。”
王衍深吸一口氣,說道“便是我親自下場,去幫助太子,即便最后成功,我又能得到什么賞賜惠風乃是太子妃,便是我什么都不做,日后得到的東西也是數不勝數的。”
“而若是我援手中宮,那天下人會如何看我王夷甫”
中宮勢大,但中宮的名聲畢竟不好啊
作為士林領袖,這些事情,他自然是需要在意一二的。
“尚書令思路清晰,心中已經沒有了疑惑,按找我來作何”
看著王夷甫,王戎心中還是有些羨慕的。
魏晉是一個很重視門閥等第的時代。
門第的高低,直接關系到一個人一生的命運。
王衍很幸運,出生在瑯琊郡臨沂,其家門是著名的瑯琊王氏。出身于這樣的名門望族,好處多多。
當然,王戎也是瑯琊王氏的,這一點沒什么好羨慕的。
王衍外表清明俊秀,風姿安詳文雅。當他還是少年時,有一次曾去拜訪當時的名士山濤。
山濤看見他后,感嘆了很長時間。
王衍走的時候,山濤目送他走出很遠,感慨說道“不知道是哪位老婦人,竟然生出了這樣俊美的兒子然而誤盡天下老百姓的,未必就不是這個人啊”
王戎雖然也有不少典故,但是像王衍這種逼格高的典故,卻是沒有多少,反而坊間傳他是吝嗇鬼。
但王戎卻不覺得自己是吝嗇鬼。
他不過只是養家之人而已。
世人皆是不懂我啊
王衍的父親曾任平北將軍,經常有公文事務,派使者呈送,但常常不能按時得到答復。
王衍14歲的時候,人在京城,常到仆射羊祜那里申報陳述公文的內容,言辭非常清晰。
羊祜何人
吳國陸抗東吳陸遜之子曾評價羊祜的德量可與樂毅和諸葛亮相比。
面對如此之人,少年王衍在他面前卻沒有自卑低下的神色,遂被世人稱贊為奇士。
就連太傅楊駿都想把女兒嫁給他為妻,但王衍卻以此為恥,就假裝發狂得免。
當時的楊俊可是太傅啊
什么身份
比之現在的張華還要顯貴,但這家伙拒絕了
到了出仕的年紀,先帝下詔書要求舉薦可以安定邊疆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