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原來的位置上,王生終于是可以安安穩穩的坐下來了。
來皇宮一次,每次王生都是不得閑的。
前幾次,都是差點喪命皇宮。
這皇宮,日后還是不能來太多次。
王生心中暗想。
跪坐下來之后,王生也是有閑情逸致的觀察起周圍的景色起來
人的一生,一般會有兩件大事,一件是喜事,一件是喪事。
當然,你的喪事,你自己的參與不了的。
所謂人有喜事,請全村人吃飯,同樣的,人有喪事,也是請全村人吃飯。
這是后世的規矩。
在這個時代,喜事與喪事的禮樂,是不一樣的。
君王駕崩與諸侯王薨,士大夫卒,士不祿,享受的禮儀,自然也是不一樣的。
就在王生跪坐未久,哀樂奏響,招魂儀式也正式開始了。
中國古代有一整套的儀式。
招魂儀式,也正在其中。
禮記喪大記中有記載
復,有林麓,則虞人設階;無林麓,則狄人設階。小臣復,復者朝服。君以卷,夫人以屈狄;大夫以玄赪,世婦以襢衣;皆升自東榮,中屋履危,北面三號,衣投于前,司命受之,降自西北榮。其為賓,則公館復,私館不復;其在野,則升其乘車之左轂而復。復衣不以衣尸,不以斂。婦人復,不以袡。凡復,男子稱名,婦人稱字。唯哭先復,復而后行死事。
翻譯過來便是在為國君招魂時,如其境內有山林則由虞人設梯,如其境內,沒有山林則由狄人設梯。由國君的近臣招魂。招魂者要身穿朝服。為國君招魂所用的衣服,上公用哀服,侯、伯用瞥服,子男用森服。
招魂者都是從東榮處登梯升屋,一直上到屋脊的正中間,面朝北,揮動著招魂所用的衣服,拉長聲調地呼喊三聲“某,回來吧”。
然后把招魂的衣服卷起來從前檐投下,下面一個人用竹筐接住,招魂者從西北榮下來。
所以王生眼前便見到了頗為壯觀,或者說是滑稽的一幕。
大臣宗親紛紛鬼哭狼嚎,痛聲狂呼
“圣皇帝陛下,恭請圣尊歸位。”
“陛下,回來罷”
有的說得還要凄慘一些,不少人甚至哭到了嘔血。
這樣至孝至忠的臣子,王生對他們,也是十分敬佩的。
演技當真是過關,嘴上含著污血,也是不嫌臟的。
招魂儀式持續大概一個時辰,在這個一個時辰之內,不斷有大臣暈眩過去,接著被內監抬到早已經準備好的客房歇息。
原本人滿為患的太極殿,頓時少了不少人。
門外的聲音剛停,太極殿內的宗親王侯以及宮妃王妃侯伯爵夫人的哭聲旋即而起。
而且哭位還是有一定的講究的、
孝子跪在尸體的東邊,卿、大夫、死者的父輩和兄弟、男姓子孫立在孝子的身后。
辦理喪事的官員和眾士哭于堂下,面向北。
夫人跪于尸體的西邊。
內命婦、國君的姑、姊妹及女姓子孫立在夫人的身后。
外命婦和外宗哭于堂上室門之外,面北而立。
其中,表演最是優秀的,當然是孝子司馬遹同學了。
聽到太極殿中撕心裂肺的哭聲,太極殿的剛剛熄滅的哭聲,旋即響起。
陪著哀樂,倒是有些肅穆之感。
若是不知事的人見到這一幕,定會以為這駕崩的皇帝,是一個仁君,而且是一位深得人心的千古明君。
然而事實上
這是一個傻子皇帝。
哭靈,也哭了接近一個時辰,不少臣子,嗓子都已經哭啞了。
太極殿外的群臣,人數又少了起來。
招魂哭靈之后,便是賓客吊唁。
大臣,諸侯王,公爵,伯爵,侯爵,男爵依次吊唁。
王生無爵位,自然也沒有進殿吊唁的資格。
這個吊唁,差不過進行了有兩個時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