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農楊氏,即華陰楊氏。
弘農郡西漢元鼎四年置,轄河南黃河以南、宜陽以西的洛、伊、淅川,陜西渭河下游關中平原南岸以及洛水、社川河上游、丹江流域。
弘農是楊姓郡望,西漢丞相楊敞,玄孫楊震官太尉,號稱“關西孔子“,子楊秉、孫楊賜、重孫楊彪,“四世三公“。
楊震子楊奉后代世居高官。
從“西晉三楊“到北魏楊播兄弟,無不顯赫。
隋朝隋文帝楊堅,隋煬帝楊廣,越國公楊素及子楊玄感等。
唐朝的“李武韋楊“四姓聯姻,楊姓“十一宰相“世家、唐太宗楊妃、武則天之母、唐玄宗楊皇后等。弘農楊氏,文的有楊修、楊炯、楊凝式、楊時、楊萬里、楊大異。
弘農楊氏,算是中國排的上號的世家大族了。
到了后世,楊姓,仍然是中國的大姓。
在元康八年,弘農楊氏卻和河東衛氏一般,默默的舔舐著自己身上的創傷。
一切的原因,便是因為弘農楊氏當代執牛耳者三楊了。
所謂之三楊,指的是皇家外戚的楊駿與弟楊珧、楊濟三人。
他們輔佐西晉開國君主武帝司馬炎,分掌軍國大權,勢傾天下,時人有“三楊“之稱。“三楊“的得勢,得力于其兄楊炳和武元皇后楊艷及武悼皇后楊芷兩叔伯姐妹。
楊駿字文長,武悼皇后之父,為華陰望族,世代皆貴顯,昆仲均在朝任高官。
年少時以王官為高陸令、驍騎、鎮軍二府司馬。
后以武悼皇后之父超居重位,自鎮軍將軍遷車騎將軍,封臨晉侯。
武帝自太康以后,天下無事,不復留心萬機,惟耽酒色,軍國大事都付與“三楊“辦理。
可見,在西晉開國的前30年內,“三楊“是具有巨大治國功績的。
至晉武帝病重時,悼后奏以其父楊駿輔政,兩天后武帝崩駕。
楊駿遂當寄托之重,居太極殿。武帝梓宮將殯,六宮出辭,而駿不下殿,以武賁百人自衛。不謙恭之處,從此開始。
后西晉惠帝司馬衷即位,因有先帝托孤,楊駿遂總攬朝政,遍樹親黨,為惠帝所猜忌,為群臣所憤恨。
加之惠帝之妻賈后很痛恨楊駿及武悼皇后,賈后所想要做的事,都為楊駿所阻而不順暢,于是有陰謀殺駿之心。
元熙元年290年,賈后密旨謀害了楊駿及其親黨,并夷滅三族,株連數千人。
因為楊駿的緣故,楊珧最后以與朋黨相合,構成犯罪,被賈后斬之。
三楊最后一個在楊俊楊珧落難之后,也被賈南風除去。
權傾一時的三楊,最后全部被除,三楊一族,也被移去三族,現在弘農楊氏雖然還在,但已經是不同房的了。
此時駐守潼關的軍事,正是弘農楊氏上谷房后輩楊希。
三楊雖去,然而世家高門之所以稱作是高門,便是因為世家高門的關系網,以及自身源源不絕的生命力。
一個大族,有不同的支脈。
分化下去,可以有不同的世家。
一如瑯琊王氏,東海王氏,太原王氏
其實追溯起來,都是同宗的。
潼關,漫漫人海開始沖擊城門了。
好在潼關城池高聳,即便是這些異族人的云梯,也是夠不太著。
火油,一桶一桶的往下傾倒。
箭矢飛射,帶著火光,點燃了城墻上的火油。
轟的一聲,將整個潼關化為白晝。
火焰搖曳著光芒,城下的胡人嘶吼出聲帶著焦糊味,帶著肉香味,充斥而起。
呼嚕嚕
齊萬年后方突然鳴金收兵大量的胡人士卒向后退去。